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融媒思政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法治


戎耀燕赵·每周一星丨王德龙 :在田野间践行使命担当

王德龙,中共党员,1994年入伍,2014年退役,二十载军旅生涯铸就了坚韧的品格。退役后,他毅然投身乡村振兴事业,2019年开启驻村工作,2020年10月起任沧州市委政法委驻献县韩村镇中大屯村第一书记,扎根基层多年,以军人特有的赤诚与担当,在这片土地上续写着“鱼水情深”。因工作突出,他于2019年被评为河北省扶贫脱贫优秀驻村工作队员,2023年获“河北省乡村振兴优秀第一书记”称号。

乡村振兴政策的传播者

“中大屯的父老乡亲们,今天咱们说说乡村振兴新政策……”村大队部的“书记讲堂”里,常常回响着王德龙浑厚的乡音。这位“兵支书”独创“三件套”:口袋装着政策书,手机存着诉求单,笔记记满民生账。他带领党员在田间地头开设“百姓课堂”,用沾着泥土的方言将党的政策化作滋润心田的甘霖。

自2019年驻村以来,王德龙组织党课40余期,并多次带领村“两委”赴马本斋纪念馆等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从廉政教育到创新服务,系统提升党员干部的理论素养与政治能力。

“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他推行“五星党员”评比,将组织生活搬到困难群众家中,并鼓励成立“娘子军团”,壮大基层公益力量。他建立完善党员台账,动态更新信息,量化党员在乡村振兴、组织生活等方面的表现,每季度讲评,有效激发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分享乡村振兴工作经验做法。

百姓冷暖的贴心人  

面对村内老人、妇女、残疾人多,青壮年劳动力不足的现状,王德龙积极谋划。2022年,他与俊峰皮革加工厂合作建立劳动力就业转移车间,吸纳本村50余人就业增收。在他的努力下,村集体收入年均增长5%。

王德龙创新推行“四议两公开+阳光议事”机制,公正公开处理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事务。他发挥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专业优势,成功化解因修路引发的邻里纠纷;主持修订《中大屯村规民约》,将法治精神融入日常生活;搭建“中大屯心声”微信平台,连接在外游子与家乡。作为政法委派驻干部,他持续宣传法治,将标语印在毛巾、纸杯等日用品上发放,将中大屯打造成远近闻名的“法治新村”。

乡村治理的“绣花匠”

救助交通事故伤员、为困难学子筹款、暴雪天为脱贫户送棉被……多年来,王德龙的驻村日记里,密密麻麻记录着235件民生实事。

他推动修建的“连心路”贯通十里八乡,硬化路面近7万平方米,解决了村民雨雪出行难题;引资安装60余盏太阳能路灯,照亮了归家之路;主持在穿村而过的L13省道上安装交通信号灯,极大保障了通行安全;协助修建的文化广场,成为村民健身娱乐、举办晚会的乐园。

王德龙还精心组织各类关怀活动:春节“春联送福”、八一慰问退伍老兵、夏日为劳作的村民送清凉物资……

他极为重视教育,联合驻地部队官兵开展“捐资助学”,全力推动“雨露计划”及困难学生资助政策落地,为相关17户家庭、23名学生逐户逐人宣讲政策,并为困难新生购置学习用品。

新修建的中大屯村文化广场。

伴着乡村振兴的号角,老兵王德龙在田野间奋力践行使命担当。正如他驻村日记扉页的铮铮誓言:“一日穿征衣,终身许山河。乡村不富,绝不收兵!”(来源:河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