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制|河北日报记者 郭宝强
河北日报客户端讯(张皓月、甘晓香、郑雪靓)8月27日下午,传统七夕佳节前夕,唐山南湖·开滦旅游景区江南园内古韵流淌、笑语盈门,一场以“文化韵美悦文明”为主题的唐山市“我们的节日·七夕”主题文明实践活动暨新时代邻里节路南区主场活动在此举行。
图为活动现场。郭宝强摄
此次活动由唐山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路南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联合主办,旨在通过传统文化沉浸式体验,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体验节日习俗,展现中国精神,增强文化自信,为推进唐山高质量发展注入鲜活的文化动力与温馨的人文气息。
图为活动现场。郭宝强摄
活动巧妙地将传统七夕民俗与现代文明理念相融合,精心设置了“寻韵·星河入画”“触美·匠心造物”“探美·本草芳踪”“品悦·五感同赴”“相悦·文明共长”“赏韵·东方律动”六大沉浸式体验板块,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七夕民俗风情长卷。
图为活动现场。郭宝强摄
活动伊始,市民游客在身着汉服的嘉宾带领下,在古典雅致的江南园亲身参与、巡游打卡,共赴浪漫之约。“寻韵·星河入画”板块人气爆棚。“穿针乞巧”考验着姑娘们的心灵手巧,寄托对智慧与巧艺的向往;“所愿皆所得”套圈游戏和“甜蜜暴击”捶丸、“情投意合”投壶等趣味互动,名字满载祝福的同时让大小朋友们玩得不亦乐乎,欢声笑语不绝于耳,传统游戏在现代场景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图为活动现场。郭宝强摄
走进“远香堂”“锁绿轩”等亭阁,在非遗传承人和能工巧匠的指导下,男女老少亲手体验扎染的奇妙晕色、螺钿的璀璨光华、剪纸的精巧细腻、古法发簪的精致华美,零距离感受匠心独运的非遗魅力,体会古人七夕节“乞巧”的仪式感。
图为活动现场。郭宝强摄
来到古风雅静的“三见堂”,专业中医师正带领游客们追寻“探美·本草芳踪”,浪漫诗意的“七夕”中医药文化沙龙暖心绽放。二十四节气中药茶饮在茶壶里翻滚,时令茶点在唇齿间留香,中医药养生科普知识娓娓道来,让人们在氤氲药香中领略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感悟健康生活的理念。
图为活动现场。郭宝强摄
移步“竹外一枝轩”长亭,“古檐下弦”古韵雅集精彩上演,丝弦与竹管的和谐交织,带大家走进烟雨江南。“立雪堂”侧,芬芳合香珠制作体验让市民群众静心凝神,感受香道文化的雅致。“双亭”里,香甜的七巧果带来七夕特有的舌尖记忆,“品悦·五感同赴”板块满足了听觉、味觉与嗅觉的享受。
图为活动现场。郭宝强摄
遥望“荷风四面”亭五彩斑斓,“相悦·文明共长”板块欢乐进行中。“挂彩缕、书心愿”活动吸引了许多家庭,他们将写有对美好生活向往、对家人祝福、对社会发展祝愿的五彩丝带系于枝头,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象征着文明新风尚的传递与接力。更有“牛郎”“织女”惊喜闪现,与游客对和诗词,传递甜蜜。
图为活动现场。郭宝强摄
“来南湖旅游,赶上了古风七夕活动,有这么多非遗体验项目、传统游戏、文艺演出,太惊喜了!我感受到了唐山这座城市的活力与温情。”游客白女士兴奋地说。
图为活动现场。郭宝强摄
主舞台上,古风舞蹈《遇见明月》、经典诵读《子衿》、红妆雅韵——中式传统婚礼秀、琴箫合奏《凤求凰》等表演尽显东方韵味。互动环节“对诗送荷”吸引了众多诗词爱好者踊跃参与,小朋友蹦跳着举手,大人也积极讨论,一把精美的荷花扇,赠予一份独特的七夕记忆。
图为活动现场。郭宝强摄
此次活动通过文化交流、非遗制作、民俗体验、文艺表演等形式,充分展示了七夕节日礼俗、历史演变、价值理念,引导人们在互动式、沉浸式活动中,加深对七夕节日的文化认同、价值认同,让昔日“鹊桥”成为一座连结文旅、传承、消费、社交等多方面需求的现代生活“立交桥”。
图为活动现场。郭宝强摄
近年来,唐山市紧紧围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推进传统节日振兴,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中充分展示唐山之好、唐山之美、唐山之新。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为重点,创新设计、精心组织,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系列活动,探索设计了“主场示范+系列推广”节日模式,持续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广大群众在积极参与中体验节日习俗、厚植家国情怀、增进文化自信,焕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