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报客户端讯(戴文蛟)近日,在承德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培训学院双桥区分院,学员们正在跟随教师学习科学的运动拉伸技巧。
作为承德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培训学院分院建设先行试点,双桥区分院自今年3月揭牌以来,以“精准化供给、场景化服务、长效化运作”为理念,构建起覆盖全人群、贯穿全周期的文明培育体系。
突破传统的“单向灌输”培训模式,采用“场景化体验”方式激发参与者的热情。在非遗剪纸和茶文化课程中,学员们不仅能够聆听到老师的讲解,还能亲手体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理论讲解+实操演练”的教学模式,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以“体验+互动”模式确保每位学员都能深入理解并掌握所学内容。同时设置“案例解析+情景模拟”教学模块,让学员在沉浸式学习中深化理解,提升实践能力。
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构建“12支专业队伍支撑、N类特色课程补充”的弹性课程体系。针对老年人“数字鸿沟”问题,开设手机剪辑、防诈宣传等课程,累计培训老年学员320余人。开展养老护理员、应急急救等培训,56名社区居家养老工作人员全面提升业务能力。邀请律师、应急管理专家,围绕安全生产法解读、事故应急处置等内容授课,覆盖企业员工、社区网格员等群体450余人。在“中国航天日”“全国科技周”等节点,开展航天科普、生态保护等主题培训,其中“航天日”活动吸引70余名师生参与。开设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网络安全防护等课程,通过“法律条文+真实案例”解析,帮助群众提升法治意识。
分院的高效运转,得益于“政府统筹、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多元协作机制。由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牵头,整合区融媒体中心、区司法局、区人社局等12个部门资源,形成“课程设计-师资调配-场地保障-成果转化”的全链条服务闭环。吸纳高校教授、非遗传承人、企业技术骨干等45人组成专家讲师,联动承德护理职业学院、核爆思维机器人活动中心等机构,引入专业教学设备和课程资源。建立“培训-实践-回馈”机制,鼓励学员将所学转化为文明实践行动。截至2025年8月,双桥区分院已开展培训23期,覆盖干部群众300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