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重要支撑。推进乡村文化振兴,一方面要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深入挖掘和利用乡村文化资源,促进乡村文化繁荣,激发乡村文化活力。一方面要以创新体制机制为抓手,加强乡村文化治理,着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完善乡村文化多元主体共治机制
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职能。乡村文化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农村基层党组织要立足本地实际,加强规划引领,将乡村文化治理纳入乡村发展具体部署中,明确其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强化党的创新理论引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村规民约、社区公约等规章制度,构建兼具乡土特色与现代文明的乡村文化生态。
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农民作为乡村社会生产生活的主体,不仅是乡村文化治理的受益者,也是主要依靠力量。要通过广泛宣传教育,激发农民的主体意识,调动其参与乡村文化建设和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积极培育乡村文化自治组织,完善运行机制,引导其在移风易俗、服务群众等方面发挥作用。
丰富乡村文化服务和产品供给
深入挖掘和传承农耕文化遗产。要加深对农耕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及治理价值的再认识,加强对文物古迹、民族特色村寨、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等的系统性保护,支持民俗曲艺、民间文化等传承发展。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使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发挥重要作用。坚持规划先行,制定系统、科学的规划和保护措施,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农耕文化遗产的挖掘与传承。
坚持以农民需求为导向,加强乡村公共文化建设。不断健全需求识别动态调整机制,精准识别农民最关心、最迫切的文化需求,确保供给内容与村民需求有效契合。要将乡村公共文化建设与乡村自然资源、人文底蕴有机融合,打造具有地域标识性的文化景观。建设文化广场、村史馆、村博物馆等实体空间,拓展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文化展演、议事协商、产业服务等多元功能,进一步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推进乡村文化数字化治理
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乡村文化治理提供了有力支撑。要把提升农民数字素养作为重点,将数字素养课程融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传授专业的数字技术知识,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提升农民数字技术能力和水平。
完善乡村数字基础设施。推进数字乡村建设,采取多元投融资模式,提高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比重,加快5G网络基站、千兆光缆、物联网等数字基础设施在农村地区的布局和建设。加强乡村文化数字化建设,持续推动文化设施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建设乡村文化数字平台,提升乡村文化数据采集、整理、分析能力,以数字技术为乡村文化治理赋能。(张艳青 齐佳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