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融媒思政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法治


镜头里的故事丨会“思考”的卸船机

8月21日,卸船机正在作业。

8月21日,工作人员在智慧控制中心远程操控卸船机作业。

8月21日,一台台卸船机在黄骅港矿石码头自动作业,动作流畅得就像经验丰富的老司机在操作。

“这是我们研发的会‘思考’的卸船机。”黄骅港矿石港务有限公司卸船一队队长于海山说,这里接卸的船舶多为两侧内凹的船舱结构。这样的设计可以增加船舶载货量,却给卸船带来了难题,因为卸船时抓斗很难够到紧贴舱壁的矿石。过去,这得靠经验丰富的司机通过复杂的手动操作才能完成,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还要在狭小的驾驶室里高空作业。为了给传统卸船设备装上“智慧大脑”,他们研发出了全自动掏舱技术。安装在卸船机大臂前端的4台125线激光雷达,能实时扫描抓斗的运行轨迹,构建出精细的3D点云图,并及时感知抓斗的位置、姿势以及船舱里的矿石情况。有了这些数据,系统就能学着老司机的样子操作。

“最难的是让卸船机学会‘甩斗’这个动作。”于海山说,传统作业中,老司机能巧妙利用加速度,把抓斗甩到舱体边缘。可自动化系统在初期却只会“直上直下”。为此,团队采集了优秀司机的操作数据,经过上万次算法迭代,让系统掌握了这门“绝活”。“现在我们的设备‘甩斗’比老司机甩得还准,而且永远不会累。”于海山说,接下来他们将继续推进技术创新,为智能港口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河北日报记者 张昊摄影报道

1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