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下的邯郸涉县,地处河北、山西、河南三省交界,物流运输企业众多,也是晋煤入冀的重要通道。在当地,金融“活水”的持续注入让物流行业焕发新的活力。面对物流行业普遍存在的融资问题,涉县金融监管支局变身“导航员”,积极引导辖内银行机构为物流运输企业铺设融资“快车道”,助力行业降本增效,行稳致远。
扫街问诊:从“坐等客”到“送春风”
涉县金融监管支局不断督促银行机构转变理念,从“等客上门”变为“主动出击”,让信贷资源像“快递员送件”般精准触达企业需求。
“过去是我们追着银行跑,现在是银行主动上门送服务。”涉县鸿腾运输公司负责人李红兵表示,今年初,工行涉县支行客户经理在园区“扫街”时,发现该企业因购置货车面临资金缺口,即刻对接需求,及时为其发放了180万元信用贷款。
这一转变的背后,得益于涉县金融监管支局鼓励银行机构实施的“问需于企”策略。辖内5家机构迅速响应,组建了专门的业务团队,对物流园区、货运场站开展“地毯式”摸排,建立“一企一策”融资档案。他们如同侦察兵一般,详细了解物流运输企业的运营状况,精准掌握融资需求。涉县农商银行客户部经理崔晓斌比喻道:“就像老中医望闻问切,我们通过实地走访把准企业‘脉象’,才能开出对症的‘药方’。”
量体裁衣:用“金钥匙”开“铁枷锁”
物流运输企业多是“轻资产”运营,缺乏抵押物。涉县金融监管支局积极引导银行机构“裁缝量体”设计专属产品,让金融服务更合身。
“以前总被没房产抵押卡脖子,没想到税票也能当敲门砖。”涉县鸿鑫物流公司负责人说。农行涉县支行推出了“纳税贷”,无需提供固定资产抵押物,以该企业纳税凭证作为评估依据,3天就为其放款172万元,企业凭借这笔资金保障了运输网络的稳定运行和员工就业,解决了企业燃眉之急。而建行涉县支行的“数据贷”更像一把金钥匙。该行联合工商联等部门,创新打造了“数字工商联”金融服务平台,通过分析物流企业的经营数据、运输时效等“软信息”,为同样无抵押的涉县宇恒物流公司发放贷款300万元。该公司表示,这笔银行贷款缓解了资金上的压力,物流周转更加顺畅,配送效率也提升了近三成。
这些创新信贷产品,如同给物流运输企业装上“信用引擎”,不靠抵押物也能加足马力往前冲。目前,涉县银行业已形成包含“产业集群贷”“税易贷”“运力贷”“物流贷”在内的信贷产品矩阵,应收账款质押、车辆动态监控抵押等新型融资模式如同金钥匙一样,逐一打开物流运输企业的融资“铁枷锁”。
极速通关:促“审批流”驶上“高速路”
贷款流程繁琐、耗时过长,也曾是物流运输企业面临的“痛点”,就像长途运输遇上收费站排队,耽误不起。涉县金融监管支局鼓励各银行机构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加快审批速度,把审批流程压缩成“直达快车”。
“以前办贷款要跑五六趟,审批流程至少需要7天,现在刚提交完资料,第二天就拿到了钱!”涉县大帛物流公司负责人告诉笔者。该公司因下游合同订单增加急需资金,沧州银行涉县支行启动快速响应机制,调查、审查、审批一气呵成,700万元贷款不到24小时到账。
邮储银行涉县支行通过“预授信白名单”“线上秒批”等工具,将贷款流程简化为“点菜式”服务。“手机上点一点,填点信息,一会儿就批了!”涉县宇通运输公司负责人李彦军体验了一把“金融加速度”。邮储银行涉县支行公司部经理杨晓超打了个比方:“就像给车装上了ETC,企业融资从此‘不停车、不排队’。”
据悉,今年以来,涉县银行业已面向282户物流运输经营主体提供资金支持,较去年同期增长31.16%,累计发放贷款金额1.5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3.78%,贷款办理时限平均缩短40%,利率较去年同期降低0.5个百分点。(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