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融媒思政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文体


独自叩门丨父亲的磨刀石

每当我在生活的浪潮中感到迷茫,心底总会无端涌起一股思念与眷恋。记忆深处,父亲劳作的身影便如潮水般涌来,而与之紧密相连的,是一块毫不起眼却又沉甸甸的磨刀石。

如今,我站在老家的庭院中,周遭的一切都蒙着一层岁月的薄纱。微风拂过,带着一丝陈旧的气息。我缓缓走向那间昏暗逼仄的柴房,推开门的瞬间,一股腐朽与陈旧的味道扑面而来。而在柴房的深处,父亲的磨刀石静静蛰伏着,满身灰尘,那是岁月悄然走过的痕迹。我的目光一触及它,曾经的记忆瞬间鲜活,父亲那熟悉而又温暖的身影,便在脑海中渐渐清晰起来。

这块磨刀石,外观毫不起眼,灰黑色的身躯,周身布满了坑洼与沟壑。那些深浅不一的磨痕,犹如岁月镌刻的密码,无声诉说着过往的点点滴滴。凑近细瞧,石头表面粗糙不平,触摸上去,指尖能真切感受到时光磨砺出的沧桑质感。它的边缘,因父亲无数次的紧握,变得圆润光滑,每一处磨损,都是父亲辛勤劳作的见证。

儿时的我,对这块石头充满了好奇与敬畏。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家中的刀具钝了,全靠这块磨刀石来重焕锋芒。印象里,每逢周末清晨,父亲总会早早起床,将磨刀石稳稳地安置在院子中央的矮凳上。随后,他从厨房取出那把钝了的菜刀,又提来一桶清澈的井水。只见父亲缓缓倾斜水桶,水流顺着磨刀石的纹理而下,瞬间,空气中弥漫起一股清新的泥土气息,那是乡村特有的味道,也是我童年记忆中最难忘的气息之一。

父亲拿起菜刀,微微弓着身子,手臂稳稳发力,让刀刃与磨刀石紧密贴合,开始有节奏地前后推动。“沙沙沙,沙沙沙”,那声音犹如一首独特的晨曲,在小院上空悠悠回荡。阳光洒在父亲身上,勾勒出他坚毅的轮廓。他的额头上,细密的汗珠层层渗出,顺着脸颊滑落,滴在磨刀石旁的土地上,转瞬便消失不见。我常常蹲在一旁,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父亲的一举一动,看着那原本钝钝的刀刃,在父亲的打磨下,渐渐泛起寒光。父亲偶尔会停下手中的动作,用大拇指轻轻划过刀刃,测试锋利程度,那专注而认真的神情,至今仍深深烙印在我的心间。

磨好的菜刀,在父亲手中犹如一件神奇的魔法道具。无论是鲜嫩的青菜,还是紧实的肉块,在父亲行云流水的操作下,都会变成规规矩矩的片、丁、条、块,再变成色香味俱佳的菜肴。一家人围坐在饭桌前,欢声笑语,共享父亲用辛勤劳作换来的美味。而那块静静躺在一旁的磨刀石,虽不引人注目,却是这幸福时刻背后的无名英雄。

农忙时节,磨刀石更是派上了大用场。父亲会将家中的镰刀、锄头一一搬到院子里,在磨刀石上精心打磨。那磨好的镰刀,在阳光下闪烁着清冷的光芒,父亲扛着它走向金黄的麦田,弯腰挥镰,动作娴熟而有力。每一次挥动而起的风声,伴随着麦秆清脆的断裂声,都是丰收的喜悦在空气中奏出的动人音乐。而锄头,也因为经过磨刀石的磨砺,让父亲觉得更加得心应手。翻耕土地这件“苦差事”也由于工具的好用,而变得轻松愉悦了很多。父亲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便是:“这磨刀石啊,看着不起眼,可它就是咱庄稼人的好帮手,没了它,这日子可就难过喽!”

后来,我渐渐长大,背上行囊离开家乡去外地求学、工作。每次回家,走进院子,看到父亲依旧在使用那块磨刀石,心中总会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温暖。它就像一位忠诚的老友,始终陪伴在父亲身边,见证着岁月的变迁。随着时光流逝,父亲的身体大不如前,可他依旧固执地坚持自己磨刀。他坐在院子里的旧藤椅上,动作不再像从前那般干脆利落,手臂微微颤抖,可眼神中透露出的专注与执着,却从未改变。

如今,父亲已然离去,磨刀石也在柴房角落归于沉寂。但我深知,它所承载的父亲的坚韧与担当,早已成为我灵魂深处的一抹亮色。此后的日子,无论前方道路是荆棘丛生还是风雨如晦,我都会怀揣着这份源自磨刀石的力量,坚定地走下去。(聂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