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报客户端讯(王东岭)近日,走进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宝元栈乡竹字下村,红景天、苍术、防风等中药材秧苗长势喜人,种植户正抢抓晴好天气,开展除草等田间管理工作,一幅“药田铺绿、农户增收”的乡村全面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
“家里种了10亩红景天、7亩防风,再过一个多月防风就能采收了。”竹字下村村民尹龙说,乡里鼓励种中草药,比种普通庄稼划算多了。
中药材长势喜人。
宝元栈乡以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为着力点,将党建引领同组织赋能、集体经济、示范带动相结合,以“支部领着产业走,党员带着群众富”的发展模式,培育壮大中药材产业。
该乡围绕中药材优势产业,通过“一对一”“点对点”开展服务,带动全乡农民种植红景天、苍术、白鲜皮、苦参、防风等中药材20余种,全乡中药材达到3500余亩。从零散试种到规模发展,中药材已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金“药”匙。
村民正在田间除草。
近年来,围场立足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通过大力扶持中药材专业协会和合作社,推广“公司+合作社+农场+示范园+农户”的模式,让农民在种植、加工、销售各环节共享产业红利。同时,以种植基地和加工企业为依托,建成中药材仿野生驯化种植、中药饮片加工、新药研发等多个技术创新平台,打造现代中药材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加速推动县域中药材品种改良和技术升级,让围场道地中药材香飘更远。
产业链的延伸让好药材卖出好价钱。在河北塞罕金葫芦药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智能化中药材联动生产线正高速运转,每小时可生产黄芪等中药饮片1吨以上。自投产以来,已构建起从中药材初加工到精深加工、从包装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让当地药材实现了从田间地头到医药柜台的跨越,完成了从小而散种植到全链条发展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