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体育+”举措激发城市活力
上半年举办各类赛事活动417场
8月2日拍摄的第十一届梅沙杯全国青少年帆船联赛秦皇岛远洋蔚蓝海岸站周末赛比赛现场。张曦摄
8月6日,在秦皇岛市全民健身中心,孩子们在教练指导下打乒乓球。河北日报、河北日报客户端记者张辉摄
8月7日早晨,市民在秦皇岛森林体育公园锻炼身体。河北日报、河北日报客户端记者张辉摄
8月3日,2025利百文·乔氏杯中式八球青少年公开赛暨首届中式八球青少年大师赛山海关站迎来决赛。该比赛吸引1024名青少年选手同台竞技,年龄从6周岁至18周岁。近年来,中式八球普及度持续攀升,自该赛事创办以来,吸引越来越多青少年家庭关注并参与其中,也正成为秦皇岛市新的体育赛事品牌。
近年来,秦皇岛市秉持“办大赛、惠民生、强竞技、促产业”发展理念,持续打造体育强市。今年上半年,该市已举办417场赛事活动,同时通过体育惠民民生工程持续推动全民健身运动,体育产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上半年,各类赛事参赛人数约16.6万人次,吸引观众和游客逾120万人次,带动消费约5.5亿元。
·“体育+”措施助力城市发展
“秦皇岛气候适合帆船运动。和日常训练相比,比赛更加刺激,我最大的收获是体验到竞技乐趣。”8月2日,第十一届梅沙杯全国青少年帆船联赛秦皇岛远洋蔚蓝海岸站周末赛圆满收帆,12岁的庄绍辉参赛后表示。
在这场为期两天的比赛中,来自全国不同地区俱乐部的102名青少年帆船选手展开7轮激烈角逐。在比赛之余,主办方精心筹备的烧烤之夜也让他们留下了难忘的回忆。选手和观众、游客围坐在一起,分享比赛中的趣事与感悟,空气中弥漫着美食的香气。通过将体育竞技与休闲社交相结合,不仅进一步丰富赛事内涵,也让大家充分感受航海魅力,同时爱上这座城。
因一场赛事来到一座城、爱上一座城。秦皇岛市通过“体育+”措施,推动体育与旅游、文化、商业融合,为城市发展注入新活力。
今年,秦皇岛市已成功举办包括河北省第五届冰雪运动会、2025秦皇岛马拉松、第二十一届北戴河全民轮滑嘉年华、2025年ILCA亚洲(公开)帆船锦标赛等大型赛事在内的各类赛事活动共417场。
在办赛的同时,秦皇岛市推出多项配套举措,抓住体育赛事带来的流量,在赛事之外搭配食宿打折、消费品以旧换新大型展销等活动,拓展接触领域,刺激体育消费,带动体育经济发展。
秦皇岛市充分发挥文旅资源丰富的优势,依托山地、丘陵、海域、沙滩、温泉等资源,大力发展山地户外、冰雪运动、海上运动、沙滩运动等项目,积极打造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同时,结合赛事推出免费或优惠逛景区活动,打破以往参赛运动员及陪同人员“参完赛即走”的模式,延长其停留时间。
·各类赛事点燃全民健身热情
体育赛事带来流量,全民健身赋能美好生活。在大型专业赛事接连举办的同时,秦皇岛市全民健身事业同样在蓬勃发展。
2025年山海关区党组织领办社区(乡村)运动会暨第二届全民健身大赛“爱关城·赏桃花”健步走比赛吸引5000余人参加;在卢龙县,“悦动秦皇岛”2025年度(第二届)全民健身联赛健身操舞比赛吸引全县广场舞爱好者齐聚一堂,比拼舞艺;在抚宁区,广场舞、篮球、乒乓球比赛既满足社区群众健身需求又增加趣味性……
今年,全市各县区纷纷以第二届全民健身大赛为契机,举办各类社区(乡村)运动会,涵盖网球、羽毛球、乒乓球、篮球、广场舞、围棋等多种体育项目,吸引群众广泛参与,以赛事构建起全域、全季体育生态,推动全民健身活动普及推广。
除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近年来,秦皇岛市还围绕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提升公共体育设施运营水平等措施,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推动全民健身事业高速发展。
8月4日,秦皇岛市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人来人往,篮球、羽毛球、游泳等场馆内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前来锻炼的市民络绎不绝。
市民胡佳带着儿子来奥体中心学游泳。将儿子交给教练后,她自己也下水畅游。“这里是专业场地,但是也适合我们普通市民锻炼,特别好。”胡佳说。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秦皇岛市将奥体中心定位为全民健身综合体,增设篮球、羽毛球、游泳、滑冰等大众运动场地,并向市民开放。目前,奥体中心年均接待健身群众逾60万人次,成为本地居民日常锻炼的核心场所。
·“15分钟健身圈”让运动出门可及
8月6日5时许,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青馨家园小区居民65岁的张铁山走出家门,几分钟就到了秦皇岛森林体育公园。沿着健身步道走了一大圈,他来到健身器材区锻炼,直到浑身舒畅,他才满意地离开,准备回家吃早饭。
“其实小区里也有健身器材,但这个公园器材更多,而且环境好,心情也更好。所以只要天气条件允许,我每天早上都要来公园里锻炼1个小时。”张铁山说,年轻时他就喜欢晨练,退休后搬到现在的小区,最让他欢喜的就是家门口这个公园。
近年来,秦皇岛市致力于提升市民健身体验,持续推动体育惠民工程建设,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能力和均等化程度显著提高。截至2024年底,全市已基本实现县(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全覆盖。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完成提档升级,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69平方米。
今年,体育惠民项目继续被列入秦皇岛市民生实事项目。到年底前,完成提升体育公园10个,每县区建设城区街边球类场地1个,举办乡村、社区体育赛事活动460场。
8月3日9时,市民董晓欣准时来到位于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天山北路上的一家羽毛球馆,与朋友一起打球。这是他1年多来每个周末都坚持参与的运动项目。
“平时大家都很忙,就在周末选取半天时间,尽兴地打球。”董晓欣说,这样的方式既能锻炼身体,还能结识新朋友,深受大家喜爱。
在体育公园、口袋公园走进百姓生活的同时,篮球馆、羽毛球馆、网球馆、游泳馆等体育场馆也在不断增加,市民健身“去哪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清晨在体育公园漫步,傍晚在海边栈道上健走,在家门口的健身场馆选择自己喜爱的项目,在体育场里与朋友进行运动健身之约。如今,在秦皇岛,体育赛事带来一场场运动的热潮,全民健身“15分钟健身圈”让运动出门可及,市民生活方式在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转变,城市活力在运动节拍中愈发蓬勃。(河北日报、河北日报客户端记者张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