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融媒思政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法治


知行新论丨在推进共享中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持续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深入贯彻共享发展理念,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共同富裕中展现新作为”重要指示,始终把造福人民作为根本价值取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5月在河北考察时,要求河北“在推进共同富裕中展现新作为”,为河北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推进共享中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河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精准办好民生实事,不断增进民生福祉,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群众。当前,河北正在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推进共享中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让中国式现代化在燕赵大地展现勃勃生机。

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近年来,我省持续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增强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京津冀协同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群众。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坚持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加快发展自己。深化与京津在旅游、康养等产业上的协作,积极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2024年全省接待京津游客突破1.4亿人次,京津到河北康养老年人超过16.7万人,河北主要“菜篮子”产品占北京市场份额超过四成,“河北福嫂”在京津家政市场占比分别达36.7%、20.7%。同时,已有496所京津优质学校与河北314所学校开展合作办学,累计建成京津冀医联体115家,社会保障卡“一卡通”实现多方面跨省通用、一卡多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不断走深走实。

民生建设均衡性可及性达到全新水平。紧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尽心尽力办好民生实事。2024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89.9万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保持同步增长;新增普惠托位5414个,适老化改造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4万余户,“一老一小”得到更好守护;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分别达到5511.6万人、833.2万人、1179万人,养老金、城乡低保标准继续提高,守住兜牢了民生底线;所有设区市连续3年退出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后十,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保持在80%以上,全省人均预期寿命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深入贯彻共享发展理念,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要做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共享理念实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的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深入贯彻共享发展理念,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使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

把握好共享的主体维度,坚定不移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享发展是人人享有、各得其所,不是少数人共享、一部分人共享。近年来,我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也要看到,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分配差距依然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这要求我们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强化基本公共服务,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确保“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目标扎实迈进。

把握好共享的途径维度,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高质量发展,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当前,我省正在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持续向上突围。我们要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不断厚植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把发展的“蛋糕”做大做好,让人民群众在高质量发展中共享高品质生活。

把握好共享的进程维度,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口吃不成胖子,共享发展必将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不均衡到均衡的过程,即使达到很高的水平也会有差别。我省是人口大省,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弱项。这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主动作为,解决好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持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在新起点上接续奋斗,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共同富裕中展现新作为”重要指示,始终把造福人民作为根本价值取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努力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

强化共建共享,在推进协同发展中造福人民。发挥环京津的区位优势,抢抓重大机遇,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让广大人民普遍享受协同发展成果。一是进一步深化与京津产业协作。加快“六链五群”发展,持续叫响“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旅游品牌,推动“河北福嫂”“河北净菜”提质扩容,积极推进京津养老项目向河北具备条件的地区延伸布局,以产业协作促进群众增收。二是强化教育和医疗协同。深入推进区域内高校师资、学科建设等方面合作,积极引进京津优质中小学基础教育资源,加快京津冀医联体建设,不断扩大临床检验结果互认、医学影像资料等共享范围,让人民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更好的教育和医疗服务。三是深入推进政务服务区域通办。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跨省市通办、智能联办,进一步拓展京津冀社会保障卡“一卡通”应用领域,为企业生产和群众生活提供更多便利。

夯实民生之基,全力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坚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持续促进就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一是提高经济发展的就业带动力。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做大做强各市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培育乡村旅游、休闲康养等新业态,努力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二是完善就业创业引导政策。实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支持计划,加快发展新就业形态,完善困难人员就业援助机制,促进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三是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积极推行“政府主导+市场化管理”零工服务模式,促进就业服务资源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向就业困难群体倾斜,打造“家门口”就业服务站、“15分钟”就业服务圈。

厚植民生福祉,扎实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坚持“民生为大”,推动民生建设更加公平、均衡、普惠、可及。一是提高公共服务质效。滚动实施20项民生工程,大力实施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医疗卫生强基工程,深入开展公共文化服务达标提质攻坚行动,确保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民、均等享有。二是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持续开展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帮扶,深入实施医保全民参保计划,推进社保扩面提质,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三是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完善覆盖农村人口的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加强产业、就业等帮扶,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四是打造美丽宜居的生活环境。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抓好“三北”六期等重大生态工程,建设新型能源强省,让人民群众享受最普惠的公共产品。

筑牢平安底线,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坚持以人民安全为目标,努力打造更高水平的平安河北、法治河北。一是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更加周密细致落实好各项应对措施,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风险。二是毫不放松抓好安全生产。深化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强化矿山、危化、交通、燃气、消防、建筑施工等重点领域安全整治提升,完善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体系。三是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做好防汛抗旱、森林草原防灭火、防震等工作,加强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保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四是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面落实“四下基层”制度,落实领导干部包联重点信访案件和下访接访机制,完善社会治安整体防控体系,切实守护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宁。(高智 梁世雷)

(作者均为省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