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融媒思政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法治


一堂行走的思政课

一堂行走的思政课

——本报“90后记者沿着足迹看新变”系列报道采访手记

8月1日,塔元庄“直播楼”三楼直播间内,刘朝(右二)正指挥团队工作人员进行设备调试。河北日报记者李佳泽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11次踏上燕赵大地,每一次驻足、每一句嘱托,都为河北擘画蓝图、指明方向。

今年夏天,河北日报11位90后记者沿着总书记的足迹再出发,走进他曾深情凝望的村庄社区、建设工地、科研一线,以青年视角探寻新时代的发展变化。

回望这11篇报道,回忆采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我们深切体会到,这不仅是一次新闻采访,更是一堂生动的思政课。

■ 一路追寻,感受思想伟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11次视察河北,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我们指路领航、把脉定向,饱含着对河北人民的深切关怀,饱含着对河北发展的殷切期望。

追寻领袖足迹,我们最深刻的体悟是,总书记那些直抵人心、引领实践的话语,正在河北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

这句话,深深刻在阜平县顾家台村人的心里。带着总书记的激励,回乡创业的年轻人,让这个曾名不见经传的太行山村,充满了活力。

听返乡创业青年刘娇讲述“把木船搬上屋顶看星星”的创意,看游客在“日落尤其温柔”的横幅下惬意地休憩,记者深切感受到:这种力量,可以抵达最偏远的村,拔掉最深的穷,为村民带来最美好的生活。

7月30日,刘娇正在收拾从山东淘来的小木船。河北日报记者李佳泽摄

“健全人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残疾人也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

温暖的话,激励了一个群体,也激励了一个遭遇人生困境的老人。

71岁的姚翠芹,是唐山大地震的截瘫伤员。2023年年底,脊椎骨损伤让她成了卧床病人。尽管有护理员每天贴心照护,但几乎全身失能后,她一度消沉。去年年底,姚翠芹从唐山市截瘫疗养院搬到了唐山市民政事业服务中心,专业治疗和细致照护一直陪伴着她,让她重拾生活的信心。

雄安新区要“成为新时代的创新高地和创业热土”。

未来之城,以改革作答。从“雄才十六条”的政策落地,到迁移过程的高效服务,再到主动送上门的惠企补贴,都成为疏解企业扎根雄安的“定心丸”。

在北京振徽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铮看来,雄安的创新基因和创业环境,体现在“温度”和“速度”中。这家公司从北京迁到雄安的速度之快,令记者意外。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一路走来,重温一次次嘱托,我们愈发感受到总书记对河北“知之深,爱之切”。

我们深切感悟到总书记殷殷嘱托所蕴含的深情——“河北是我工作过的地方,我对这里充满感情,把这里建设好是我的心愿。”

■ 一路行走,喜见燕赵新变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我们用笔和相机,寻找记录一砖一瓦、一树一景的点滴变化。每个细节和故事,都折射出新时代燕赵大地呈现出的生机与美好。

在滹沱河畔正定县塔元庄村,新建的“直播大楼”内,年轻的村干部刘朝对新尝试充满期待。“酒香也怕巷子深,通过直播卖货,让好东西走到台前!”他说。

向北,冬奥之城崇礼,全季旅游新篇在太舞小镇飞行体验馆里书写。这座装配式场馆,用数智技术带来的震撼体验,映射出崇礼从“雪季独舞”到“四季交响”的华丽变身。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一路走来,我们发现,变化一直在发生。

在塞罕坝机械林场,“科技合伙人”模式下,6所高校院所的科研团队为林场“二次创业”注入科技力量。

在石家庄高新区,华药金坦公司的诺如病毒疫苗研发重点已从四价重组疫苗转向六价。

7月29日,在华药金坦公司研发中心实验室,研发人员进行检测样品的制备。 河北日报记者李佳泽摄

在雄安新区,绿茵场成为城乡一道新风景线,足球正成为新区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变化就在那里,因为这次行走,我们才有了发现的机会。

多次赴崇礼采访的记者发现,冬季忙的崇礼人,夏天也忙了起来。云顶滑雪学校主管卢永帅,在忙着学飞盘和高尔夫球,为雪场夏季承办相关比赛做准备。这里每个场馆、酒店的工作人员,都在忙着为各项国家级、省级比赛做准备。

采访涿州市双塔街道永济秀园小区居民的记者发现,小区里的健身场不只是周末才热闹,平时也热火朝天。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一路行走,我们发现,走得越深故事越精彩,气势恢宏的新时代画卷上增添的每一笔,都变得鲜活起来。

■ 一路感悟,见证青春力量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行走,我们感受到,一股青春的力量,正成为这片热土发展的不竭动能。这堂行走的思政课,最生动的教案,正是那些将个人理想融入时代洪流、在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上奋力奔跑的青春身影。

这是一种精神传承。

为传播西柏坡精神,石家庄西柏坡文旅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的年轻人设计了寓教于乐的《永不消逝的电波》研学课,围绕“进京赶考”“两个务必”开发系列文创产品,利用闲置民房打造“柏坡·观澜”度假民宿。西柏坡的年轻人以行动作答:红色精神永不褪色,要在亲历与创造中重燃信仰火炬。

7月24日,孩子们在西柏坡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体验收发电报。河北日报记者李东宇摄

这是一种实现人生价值的内心驱动。

在渤海之滨的沧州盐碱荒滩,三位00后俯身大地,只为获得丰收的喜悦。当黄骅旱碱麦以亩产405公斤迎来丰收,这群年轻人的眼神愈加坚定:“盐碱地,必成沃野良田!”

这是一种舍我其谁的青春担当。

创新是青春的本色。华药金坦公司研发中心内,1992年出生的庞晓敏“日夜兼程”进行诺如病毒颗粒提纯实验。在创新药诺如病毒疫苗研发过程中,介质筛选曾让她彻夜难眠。然而,一次“逆向思维”的灵光乍现——改“吸有用”为“吸杂质”,终于帮助团队打破研究困局。

他们,都是为了殷殷嘱托,怀着青春的激情出发。

他们用奋斗证明,最好的思政课在基层,最深的感悟在实践中,青春的力量唯有融入时代主题、响应伟大号召,才能绽放最耀眼的光芒。

行走燕赵,我们90后记者何其有幸,以青春之笔,记录伟大时代的壮阔波澜。我们触摸到的不只是物质的丰硕,更是精神的伟岸;感受到的不仅是山河的新颜,更是一个政党、一个领袖与人民血脉相连的永恒初心。

答卷常新,征途永续。

当千万份平凡奋斗汇入时代江河,当千万个青春梦想照亮前行道路,燕赵儿女必以永不懈怠的奔跑姿态,在总书记深情注视的这片热土上,续写更加恢宏的篇章!

(河北日报记者王思达、刘冉、孙青、王璐丹、赵泽众、桑珊、霍相博、解楚楚、魏雨、李东宇、李佳泽)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