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报客户端讯(马纪昆)近日,欧洲科学院院士吕永龙带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技术促进机制(TFM)10人组及多所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来承调研。围绕承德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以下简称创新示范区)建设的关键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升级等提出多项指导建议。此次调研不仅展现了承德创新示范区建设的开放合作姿态,更彰显了科技创新在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核心作用。
创新示范区自2019年获批建设以来,承德市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在关键技术攻关、创新体系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全国同类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承德模式”。
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夯实可持续发展基础
承德市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创新示范区建设的核心驱动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科技创新支撑体系。
创新平台提质扩容。建成承德国家可持续发展创新中心,成功引进天津市科技创新发展中心、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河北中心设立分中心,年承接科研活动达2000余人次。全省唯一的生态科技科研平台“城市群水源涵养功能区监测研究站”试验区主体封顶,被纳入国家生态质量监测网络。与河北工业大学合作成立河北清洁能源产业研究院,设立9个产业研究分院,实施科研项目24个。
图为厦门大学来承德调研并召开座谈会。
科技项目支撑有力。创新示范区获批建设以来,分类分阶段实施重点科研项目183个,研发推广新技术、新成果312项,申请专利、软件著作权141个,制定行业标准、技术规程61个。
创新主体培育见效。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分别增长7.46倍、1.07倍,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增长3.94倍;县域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平泉由B类跃升A类,兴隆、滦平等8县区由C类跃升B类。建成承德高新区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多源固废协同利用核心创新平台、钒钛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国家可持续发展创新中心和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等一批创新平台,有效推动主导产业技术进步。华富玻璃通过“揭榜挂帅”项目,研发出日产60吨以上窑炉,填补了国内大吨位窑炉空白。
聚焦关键技术攻关,破解可持续发展瓶颈
围绕“城市群水源涵养功能区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承德市在多个重点领域实现技术突破。
水源涵养能力提升。河北民族师范学院联合北京师范大学开展坝上草原、湿地水源涵养能力提升关键技术研究,解决湿地水位下降及面积萎缩等问题。承德小滦河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开展坝上土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升的关键技术研究,成功培育“中农治沙优苜1号苜蓿”,在草原退化、沙化修复中示范应用。2024年,全市23个国、省考断面水质全部达标,Ⅱ类以上断面18个,水环境质量全省领先。
小滦河国家湿地公园。
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在钒钛新材料领域,开发航空级钒铝合金等13个项目投产,钒钛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625亿元。在清洁能源领域,丰宁抽水蓄能电站国内首台大型交流励磁变速抽水蓄能机组投产发电,全市清洁能源电力并网装机累计达2397万千瓦。在绿色食品领域,培育露露、怡达等13个中国驰名商标和“板城烧锅酒”等23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印发《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3-2030年)》,推动塞罕坝机械林场、御道口林场、丰宁造林碳汇项目开发,力争年内实现CCER交易突破。成功承办2024年度全省降碳产品交易仪式,累计完成交易6099万元。
推动成果转化应用,释放科技创新动能
承德市注重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农业科技示范成效显著。累计实施农业科技示范项目203项,研发推广新技术60余项。平泉市尚泽果业有限公司实施的“寒地苹果产业‘五化’管理技术集成与‘四金’模式示范”项目,形成了特色产业发展模式。承德鑫澳食品有限公司研发的新型益生菌和山楂果汁,填补我国新型益生菌应用领域空白。
板栗生产加工车间一角。
民生科技惠及百姓。承德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引进国际先进的“上流式污泥床过滤”污水处理技术,大大提高泥水分离效率。实施智慧供热管理系统开发、新型装配式复合保温墙材开发等民生科技项目,提升了城乡居民生活质量。
典型案例示范引领。培育凝练水源涵养林适应性修复、城镇污水处理智慧化管控等典型案例40余个。平泉市山杏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列入科技部2021可持续发展案例集,面向国内外推介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