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融媒思政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法治


守护历史的记忆 ——迁西检察院公益诉讼助力喜峰口长城抗战遗址保护

喜峰口长城抗战博物馆记录了那段烽火连天的悲壮历史。

□ 文/图 吴艳丽 刘卫峰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一首令人热血澎湃的抗日救亡歌曲——《大刀进行曲》,将人们拉回那个浴血奋战的年代。

在燕山山脉的崇山峻岭间,蜿蜒着象征中华民族不屈脊梁的长城。喜峰口,这座长城延线上的重要关隘,曾见证过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喜峰口战役。那首激荡人心的歌曲,就是为了歌颂当时在喜峰口战役中英勇杀敌的“大刀队”而作。

时光流转,如今在这片热土上,迁西县人民检察院正以数字检察赋能公益诉讼,精心守护好历史的记忆,续写着历史的传承。

历史烽烟:喜峰口战役的壮烈回响

1933年初,日本军国主义在占领东北三省后,将魔爪伸向热河,兵临长城脚下,平津与华北地区岌岌可危。危急时刻,中国军队调集兵力,在冀东北长城沿线展开长城抗战,而喜峰口战役堪称其中最为惨烈悲壮的一页。

1933年3月9日至4月13日,国民革命军第29军及其大刀队与日军展开血战,歼敌5300余人,一战成名。喜峰口防线历经多次激战重创日军,虽最终失守,但展现了不屈的抗敌精神。这场战斗歼灭了日寇有生力量,延缓了其控制长城的进程。

战斗中,无数中华儿女献出宝贵生命。他们用生命捍卫了长城与民族的尊严,彰显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英勇抗争的精神。这种精神如长城般坚不可摧,永远铭刻在历史长河中。

当代使命:公益诉讼守护抗战遗址

岁月更迭,喜峰口长城抗战遗址作为历史的见证者,承载着厚重的抗战记忆与民族精神。然而,自然风化、人为破坏等因素,曾让遗址完整性受到了严重威胁。

迁西县检察院敏锐察觉到问题的严重性。近年来,为更好地保护长城,该院开展“长城文化遗址公益诉讼保护专项活动”,组织人员对境内长城进行实地勘查,一场以公益诉讼助力遗址保护的行动就此展开。

据迁西县检察院副检察长刘欢介绍,截至目前,该院共办理喜峰口长城案件5件,发出诉前行政检察建议5件,行政机关整改回复4件,在督促整改期限内1件。

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喜峰口段长城石匾额保护案备受关注。这块镌刻着“喜峯营”字样及文字说明的石匾额,流落村民手中长达30余年,经鉴定属国家文物。由于长期缺乏有效保护,石匾额表面字迹逐渐磨损,随时可能遗失,文物保护价值与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2022年2月23日,迁西县检察院对该案立案监督,3月21日分别向有关部门制发检察建议。检察官联合文旅部门工作人员多次与村民沟通协调,最终让这块承载长城历史记忆的珍贵石匾额回归国家保护体系,并得到妥善安置。此案不仅展现了检察机关对文物保护的责任与担当,也为文物保护行政执法与检察监督协同发力提供了典型范例。

“这些深浅不一的凹坑,正是当年长城抗战时枪炮留下的历史印记。”6月26日上午,刘欢站在喜峰口水下长城边,指着裸露水面处的城墙说道。

距水下长城不远处,分布着多处已无人居住的老房子,这些承载岁月痕迹的建筑曾被用作电影取景地。然而,今年年初,一家开发公司在未办理任何审批手续的情况下,擅自对这些老房子进行开发翻新。依据长城保护相关规定,长城沿线100米内禁止擅自动工建设。迁西县检察院迅速反应,立案监督,并联动相关部门,依法勒令该公司停工,及时避免了长城周边环境与历史风貌遭受破坏,为抗战遗址筑起了坚实的法治屏障。

科技赋能:数字检察开启保护新征程

在推进喜峰口长城抗战遗址保护过程中,迁西县检察院认识到,传统保护方式已难以满足日益复杂的保护需求。于是,他们将目光投向数字检察建设,借助技术赋能为遗址保护注入新活力。

河北公益诉讼检察大数据智能化应用平台是迁西县检察院保护喜峰口长城抗战遗址的重要技术依托。该平台整合卫星遥感监测、无人机巡查等多维数据采集渠道,对长城沿线的地质环境变化、人为活动轨迹及时进行动态监控。一旦发现遗址周边出现毁坏文物、违规建设等破坏行为,检察院会快速响应,工作人员将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解决问题。

近日,我们在河北公益诉讼检察大数据智能化应用平台上直观感受到科技赋能文物保护的强大力量。依托平台先进的遥感技术与坐标定位系统,对喜峰口长城抗战遗址实现了全方位、高精度的数据采集。蜿蜒的城墙走势、斑驳的烽火台细节都清晰呈现于屏幕上,为遗址保护提供了详实的数字化档案。

刘欢轻点鼠标,进入“燕赵山海专项监督”板块,展现出由“履职发现”“政务热线”“互联网舆情”“益心为公”“随手拍”五大渠道构成的智能案源库。

“平台的‘随手拍’功能与唐山市人民检察院微信公众号‘唐山检察’实现深度联动。”刘欢介绍道,公众只需通过手机端进入公众号“公益诉讼”菜单,就能随时上传遗址周边的环境问题照片或视频,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遗址保护的良好氛围。

“当公益诉讼遇上数字检察,喜峰口长城抗战遗址的保护工作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唐山市人民检察院第八检察部主任韩伟表示,在科技赋能下,遗址得到了更加科学、有效的保护,喜峰口长城抗战精神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永续传承。

如今,走进喜峰口长城抗战遗址,人们既能感受到历史的沧桑与厚重,又能看到科技为遗址保护带来的新变化。完善的保护设施、先进的监测系统,让遗址焕发出新的生机,而长城抗战精神也将在这片土地上永远传承下去。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