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10时许,一辆绿白相间、圆头圆脑的小巴士开进邯郸市复兴区南李庄村。正在等车的60岁的张义苏麻利地拎起行李,招呼女儿和外孙、外孙女上车。“现在公交车十几分钟一趟,可以换乘53路,进城快着呢!”张义苏说。
小巴士的车门一开,丝丝凉气扑面而来。记者跟张义苏一家一起上车,发现这辆载客12人的小巴士内座椅干净整洁,车内两侧贴有敬老爱幼卡通贴纸和行车线路图,电子屏滚动播放文明礼让公益广告,刷卡机区域既能投币,也能刷公交卡,还能扫码支付。
去年,这条公交线路还不是这个样子。南李庄村位于复兴区康庄乡南部,村里常住居民只有百余人。随着乘客减少,在南李庄村始发的15路公交车班次越调越少,候车时间越来越长,村民进城一趟往往耗费大半天时间。“以前等一趟车,能吃完一顿饭。”张义苏说。
“有时一趟车拉不到5个人,连油钱都不够。再不改变,这条线路就保留不下来了。”邯郸市公交集团有限公司一公司经理李政军说,15路公交线路从南李庄村至邯郸火车站,全长22.7公里,其中14.9公里与53路公交线路重合。
去年9月,15路公交车更名为“复兴巴士”,推出“主干线+接驳线”组合运营模式,7.8公里接驳线灵活串联南李庄村、东店子村等9个村庄,交会至邯武快速路后,由53路主干线转运至邯郸火车站。“去掉了14.9公里重复里程,降低了车辆空驶率,提高了公交线路覆盖率。”李政军说。
为减少换乘时间,接驳线车辆由25分钟发车间隔缩短至15分钟,主干线行车路线从北李庄村高架桥调至桥下,与接驳线衔接,并推出“响应式”服务热线,乘客可预约乘车……
“现在公交车确实方便,不仅‘招手停’,还能‘预约坐’。”在张庄村村口,村民孔爱丽扬了扬手机。她拨打完预约电话后不到5分钟,“复兴巴士”就闪着车灯来到她面前。
“依托邯武快速路、邯武公路两条主干线,我们正在谋划开通更多接驳线支线。”李政军说,他们计划推出“网约巴士”,系统通过智能算法自动生成线路,根据沿途乘客呼叫订单需求匹配拼车,到时,公交车也像网约车一样,随叫随到。(河北日报、河北日报客户端记者陈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