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我省多地开启高温模式。电力、建筑、环卫、钢铁等传统行业的露天或高温作业人员,在户外工作的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环卫工人等群体,都面临着高温“烤”验。
城市的运转,离不开他们的付出。烈日下的劳动者,他们是可敬可佩的,他们应该得到尊重。呵护高温下的劳动者,是一个地方的温情所在,也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应有之义。
7月以来,全省工会系统广泛开展送清凉活动。馆陶县总工会通过共建、联建等方式,建成20处工会驿站,为环卫工人等户外劳动者打造温馨便利的“清凉港湾”。
空调、饮水机、手机充电设备、微波炉、应急药箱一应俱全,在保定,100个24小时智能化工会驿站6月底前建成启用,覆盖20个县(市、区),其中主城区37个,其他县(市、区)63个。
撑起一把伞,送上一瓶水,关爱高温下的劳动者,城市温情在细节中涌动。
石家庄“一家人”志愿者团队负责人温德军,发起“爱心冰柜”公益活动。众多志愿者及爱心企业积极响应,在大经街94号院门口,免费为一线劳动者提供消暑饮品,传递社会温情。一名快递员高兴地说:“真没想到,志愿者设置了‘爱心冰柜’,真是凉爽到了心里,为他们的善举点赞。”
一杯杯清凉解暑的酸梅汤、一条条柔软吸汗的崭新毛巾……献县举办以“夏日送清凉 致敬高温下的坚守”为主题的慰问活动,为默默守护城市运转的环卫工人、外卖骑手等户外工作者,送上一份份防暑降温物资。
邱县开展“情系新就业 夏季送清凉”活动,志愿者们将降暑药品、矿泉水、绿豆汤等送到户外劳动者手中。邱县瞳亮医院等爱心企业,还主动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免费体检服务。
一根冰糕、一杯酸梅汤、一碗绿豆汤虽不贵重,但却温暖人心。细微之处的关怀,让劳动者感受到“家”的温暖,更彰显了城市治理的精度与温度。
当城市记得那些在高温下奔波的身影,当社会关怀触手可及,劳动者的获得感便有了真切的落脚点。
送清凉,送关爱,这不仅反映着城市管理的温度,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精细化地照顾到每一个群体,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城市建设和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的城市才真正为了人民。(文/赵泽众)
图片由AI制作。河北日报记者赵泽众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