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报客户端讯(雒雪)“当初签合同时说得好好的,谁能想到后来会闹成这样……”握着刚签好的调解协议,王大姐红着眼圈说。几个月来,她和租户李老板因土地租金的事闹得不可开交,从最初的电话沟通到后来的当面争执,甚至差点动了手。如今,双方终于能心平气和地坐下来商量,这让她松了口气。
两年前,王大姐把自家几亩地租给李老板搞种植,前期合作得很顺利。今年开春后,李老板资金周转不开,租金迟迟没到账。“这地是家里的主要收入来源,孩子们上学、老人看病都指着这笔钱呢。”王大姐急得团团转,跑了好几趟催款,一来二去,俩人心头的火气越来越大,矛盾也越积越深。王大姐没办法,只好一纸诉状交到了法院。
承德县人民法院城关人民法庭法官王小青接到案子后,认为土地纠纷牵扯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处理不好容易激化矛盾,得想办法从根儿上解决。于是,法庭启动了“庭所队”联动机制,法官、派出所民警、司法所工作人员还有驻庭的特邀调解员组成了调解团队,当天就往村里赶。
到了现场,大家没急着说案子,先拉着王大姐和李老板唠家常。“王大姐,我知道你急着用钱,换作是我,心里也不舒坦,但你也看看李老板,这阵子为了筹钱,头发都白了不少。”另一边,民警也跟李老板算起了“法律账”:“拖欠租金确实不对,真要是闹到强制执行,对你的生意影响就更大了。”
王大姐看着李老板憔悴的样子,心里的疙瘩解开了。李老板也红了脸,一个劲地给王大姐道歉。最后,在大家的见证下,王大姐同意李老板分三期支付拖欠的租金,李老板也保证,一定按时兑现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