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任,河北玉田县人,早年学武,二十岁弃武习医,一生读了大量医书,非常重视人体解剖学,是我国医学史上富有创新精神的医学实践家,临证颇有卓见。
王清任认为:“业医诊病,当先明脏腑”。于是,他冲破封建礼教束缚,进行了近40年的解剖学研究活动。
他曾多次到埋葬疫病暴死者的乱葬岗中观察人体内脏结构,甚至还做过许多动物解剖实验。为了解除对古医书中说的小儿“五脏六腑,成而未全”的怀疑,他冒着感染疫病的风险,一连10多天,详细对照研究了30多具因疫病而死的小孩尸体内脏;在奉天行医时,听说有一名女犯被判处割碎肢体的剐刑,他便赶赴刑场,仔细观察,发现成人与小儿的脏腑结构大致相同。这些来之不易的一手解剖资料,为王清任后来著书纠错,提供了详实可靠的佐证。
清道光十年,王清任著成《医林改错》一书,精辟地论证了思维产生于脑而不在心,认为人体腔由膈膜分为胸、腹两腔,而非古书图中的“两个膈膜,三个腔体”;认为“肺有左、右两大叶,而非古图中的“六叶两耳二十四管”;指出肝有四叶,胆附于肝右第二叶;此外,书中对胰腺、胆管、幽门括约肌、肠系膜等的描绘更符合实际,也与现代解剖学及生理学看法非常相近,这无疑是中医解剖学的伟大革新。
文字/视频均由河北中医药大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