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融媒思政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文体


文化快评丨网文出海引来全球共创IP

2011年,500多万字的网络小说《全职高手》在起点中文网开始连载。刚动笔时,该书作者、阅文集团白金作家“蝴蝶蓝”不会想到,这部电子竞技题材的网络小说,长尾效应如此显著:改编动画首日播放破亿次,动画系列总播放量超25亿次,同名电视剧播放量近40亿次。一部网络小说,衍生出集有声书、广播剧、漫画、动画、电视剧、电影、手游、衍生品等于一身的全球共创IP。(据《人民日报》7月31日报道)

《2024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网络文学海外平台已经吸引并签约近百万名外国作者,他们借鉴中国网络文学的叙事模式和中华文化元素,形成了“中国故事—本土表达—全球传播”的创新链,为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个全球共创IP何以炼成?

2025年夏天,《全职高手》与瑞士国家旅游局合作的“荣耀世邀赛主题之旅”,不仅让原著中虚构的电竞赛事落地真实世界,更标志着中国网文IP从单向输出迈向“全球共创”的新阶段。这一现象背后,是中国网络文学出海模式的深刻变革——从早期的内容翻译到生态共建,从文化输出到价值共鸣,网文正以独特的叙事魅力和产业创新,吸引全球创作者与读者共同书写“中国故事”,共同书写“世界故事”。

中国网文出海的第一阶段,是翻译与移植。早期的《盘龙》《诡秘之主》等作品通过人工翻译走向海外,尽管语言转换耗时费力,却为外国读者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而随着AI技术的突破,翻译效率呈几何级提升——2024年,中国网文行业新增AI翻译作品超2000部,同比增长20倍,西班牙语、德语等小语种市场迅速崛起。效率提升的同时,内容本土化成为关键。例如,《天道图书馆》在泰国广受欢迎,《超级神基因》则风靡美国,不同地区的读者偏好折射出文化接受的差异性。这种“在地化”需求催生了“全球作家孵化计划”,如阅文旗下起点国际联合新加坡高校发起的项目,已培育近45万名海外创作者,其中“00后”占比45%。这些年轻作者将本土元素注入网文框架,形成了中国范式世界表达的创作生态。

如果说翻译与本土创作是土壤,那么IP全链开发则是生长的枝干。中国网文的独特优势在于其成熟的IP衍生体系——一部《全职高手》可衍生动画、电影、手游、卡牌甚至跨国文旅项目;《庆余年》第二季通过迪士尼平台全球同步播出,成为Disney+热度最高的华语剧;《万古神帝》等IP改编的短剧在小程序端播放量破亿。这种“一源多用”的模式被海外市场快速吸收。可见,全球共创的本质是商业逻辑与文化叙事的双重融合——既需产业链的标准化协作,也需角色、情感、价值观的跨文化共鸣。

更深层的驱动力,在于网文提供的叙事互动化体验。传统文学的话语权长期由精英主导,而网络文学的低门槛与互动性,让全球普通人获得了书写与传播故事的权利。正如作家蒋胜男所言,网文是数字时代的“新乐府”,其传播已突破国界,正在形成面向全球的文化影响力。这种特质消解了文化隔阂,网文作品不用刻意迎合海外市场,而是要触达人类共通的英雄梦想、爱情憧憬或生存焦虑。当大英图书馆收录35部中国网文、欧洲青年模仿《斗破苍穹》的创作时,网文已不仅是文化商品,更成为文明互鉴的“数字文本”。

当然,全球共创也面临挑战。AI翻译的准确性、IP改编的“魔改”风险、版权保护的滞后性,都是亟待解决的课题。但长远来看,网文出海的意义早已超越产业范畴——它通过“故事连接世界”的朴素愿景,为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冲突提供了别样方案。当海外作者用网文句式书写本土传说,当中国IP角色出现在瑞士雪山或巴黎街头时,一种新的文化共创正在形成:既保留各自传统,又共享文化共鸣和叙事节奏。或许正如《全职高手》中那句经典台词所言:“荣耀不是一个人的游戏。”真正的文化出海,从来不是单机版的个体叙事,而是多人在线的集体创造。(刘萍

2025年8月11日河北日报第7版版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