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融媒思政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社会


浴血燕赵丨陈庄战斗:敌后“模范歼灭战”

陈庄战斗中八路军机枪阵地。河北日报资料片

“八月秋风凉,鬼子打陈庄。腆着肚子扛着枪,看他多么狂!经过了横山岭,进了埋伏圈。漫天飞来手榴弹,四面机关枪。鬼子哭又叫,夹着尾巴逃。东堵西藏齐包抄,一个没有跑掉……”这首流传于灵寿县的民歌,生动地描述了陈庄战斗的过程。

1939年9月,八路军第一二〇师和晋察冀军区在灵寿县陈庄地区巧设埋伏,集中6个团的优势兵力毙伤俘日军1100余人,被誉为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敌后“模范歼灭战”。

抗日战争时期,陈庄是晋察冀边区政府、抗大二分校、八路军第一二〇师后方机关所在地,也是联系晋察冀军区山区根据地与冀中平原根据地的枢纽,被日军视为“心腹大患”,成为“扫荡”的主要目标。

1939年9月下旬,驻石家庄及正太铁路沿线的日军1500余人,在日军独立混成第8旅团旅团长水原义重率领下,从灵寿县城出动,企图利用所谓“牛刀子”战术突袭陈庄,摧毁抗日根据地的后方设施。

第一二〇师师长贺龙、政治委员关向应和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获悉日军行动后,决心以少数兵力节节抗击、诱敌深入,再集中优势兵力歼灭进犯之敌。

战前,我军为防敌人突袭,各部以陈庄为中心对外呈扇形纵深梯次防御部署。

9月25日晚,日军进占慈峪镇。26日拂晓,敌人继续试探性进攻,遭我军阻击后,于当日午后退回慈峪,并伪装向灵寿撤退。27日拂晓,日军除留部分兵力据守慈峪外,主力1100余人轻装急进,11时占领陈庄。

贺龙、关向应和聂荣臻等判断日军孤军深入,增援和补给困难,必将迅速撤离,并针对敌人一般不沿原路撤退的特点,立即调整部署。我军将伏击地区选在冯沟里地区,决心集中主力在东、西司家庄及高家庄一线伏击敌人,无论日军东撤还是南撤,都能在运动中将其歼灭。

经过精心布置,八路军为日军布好了一张无路可逃的“天网”。

28日晨,侵占陈庄的日军在焚烧房屋后沿磁河大道东撤。10时许,待日军全部进至冯沟里、破门口地区,提前设伏的我军部队突然发起攻击。日军尝试向东、向北撤退,均遭我军坚决阻击。

激战至13时,附近有利地形均为我军控制。其中,第七一六团阻击日军向东突围,先后4次击退日军冲击,3次拼了刺刀,牢牢控制住了阵地。14时,我军又占领破门口以东阵地,堵住日军退路,使其四面被围。战至23时,日伪军被全部压缩于冯沟里、破门口两个村寨。

当日,灵寿、慈峪日军800余人增援,在白头山地区遭我军阻击。增援日军虽多次组织攻击,均未奏效。

29日拂晓,被围日军待援无望,施放毒气后试图突围。然而,在我军的合力围攻下,日军残部东逃无路、西窜无门,10时许被重新包围于鲁柏山以西的高山深谷中。

鲁柏山成为陈庄战斗的最后一个战场。19时,信号弹划破夜空,八路军总攻开始。刹那间,冲锋号声、枪炮声、喊杀声响彻鲁柏山。9月30日下午,枪声停止,日军1100余人被歼,水原身受重伤。

历时6天5夜的陈庄战斗,是第一二〇师西移后的一次重要的歼灭战,也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党我军在河北一次性歼敌最多的战斗,彻底挫败了日伪军寻歼八路军主力、摧毁抗日根据地后方设施的企图。

(河北日报记者常方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