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游客在沙石峪陈列馆参观。中共遵化市委宣传部供图
“四十年前,我先生在这儿工作时我就来过,变化真大!如今,街道干净整洁,特色民宿和农家院随处可见,既能接受红色教育还能打卡拍照,体验特别棒!”近日,走在遵化市新店子镇沙石峪村,来自秦皇岛的王淑兰再度体验沙石峪红色文化,口中不断赞叹当地乡村巨变。
沙石峪红色底蕴深厚,但也曾是“水如珍珠土如油,漫山遍野大石头”的穷山沟。如今,当地整合红色资源建成的陈列馆,已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源源不断的游客循着红色足迹而来,追寻奋斗记忆。
除了深挖红色旅游资源外,当地还一直在积极探寻发展新路子。依托老一辈人造出的梯田,沙石峪人在山坡上建起千余亩玫瑰香葡萄园,创立葡萄专业合作社,注册“沙石峪葡萄”商标。如今,葡萄产业已逐步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每年吸引25万游客前来观光旅游采摘。
图为泽玉农家院一角。遵化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游客多了,但是参观游玩后就走,留不住人。引进沙石峪爱国主义教育生态综合体民宿项目,成为沙石峪摆脱困境、实现突破的关键一步。该项目采用“利旧改新”的方式,对村内9处民房精心改造,巧妙地将红色元素融入其中,建成了“海棠依旧・接待中心”“玫瑰香・一亩田”等特色民宿小院,既保留了老房子的温情记忆,又满足了现代游客的住宿需求。
“自营业以来,民宿已接待游客1600余人次,不少人特意住下来感悟沙石峪的故事。”民宿负责人的话语里满是自豪。
民宿的落地,不仅解决了游客的住宿问题,更激发了沙石峪人的创新思路。“以前,支几张桌子就当农家院。今年实施了改造,增设了屋顶咖啡、面包窑,布置了打卡场景,游客明显多了。”泽玉山苑负责人王艳双说,如今村里有十来家特色农家院,都与红色文化和红色旅游深度融合,让沙石峪焕发勃勃生机。
“山里能喝到纯正咖啡,边品拿铁边悟红色历史,很奇妙!等葡萄熟了,我还要带家人来。”来自唐山市开平区的游客郭小美说。
从“青石板上刨生活”到“红色文旅促增收”,沙石峪的变迁书写着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鲜活样本。未来,随着红色文旅的深耕细作,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将迸发新的生机,不仅成为人们汲取精神力量的红色课堂,更会是安放乡愁、乐享田园的诗意栖居地,让更多人在这里遇见红色传奇,收获美好时光。(刘红艳、宁川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