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里,一定不要私自下水游泳,一定要注意安全。”7月21日,赞皇中学高三教师侯蓓蕾到学生李宇轩家里家访,细细叮嘱安全事项。今年暑假,她和同事先后走访了30名学生。
侯蓓蕾在讲课。受访者供图
不管是不是假期,学生都是她最深的牵挂。这样的惦念,她已经持续了6年。
侯蓓蕾是赞皇县北街村人,2019年从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毕业后,放弃了城市里更好的发展机会,回到家乡,成为一名乡村教师。
问及走出大山又回到大山的原因,侯蓓蕾说:“那是我小时候的梦想。”
侯蓓蕾就读的初中是赞皇县第一中学。那时候,学校师资紧缺,初三那年,来自天津大学、重庆大学的大学生来这里支教,大学生们把所学的知识传授给侯蓓蕾和她的同学们,让他们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维,同时也打开了他们认识世界的一扇窗。
侯蓓蕾说,好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且持久的。那时,她就在作文里写道:“长大后我要成为一名山区教师,为山区的孩子带去知识和力量,帮助他们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
这个愿望在她内心深处扎了根。
2019年春季学期,临近毕业的侯蓓蕾,在河北大学就业服务群里看到了“在实践中提高能力,在基层中锻炼成长”的宣传标语,小时候的愿望被唤醒了。
“回家乡当老师。我从大山来,回到大山去。”侯蓓蕾暗暗下定决心。为此,她考取了普通话等级证书以及教师资格证,并自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
同年6月,河北省特岗教师招聘公告发布。侯蓓蕾第一时间报了名,并最终以第一名的成绩,成为赞皇县一名特岗教师。
那一刻,理想照进了现实。
不过,初登讲台的热情很快遇到了现实考验。面对课堂上交头接耳的学生、作业本上歪扭的字迹,这位非师范出身的教师一度彻夜难眠。
经过观察和调研,侯蓓蕾发现,一些孩子调皮的背后是有原因的:有的是因为父母外出打工缺少关爱想引起老师的关注,有的是因为爷爷奶奶溺爱,还有的是觉得上课的内容枯燥。
为了走近学生,侯蓓蕾一有时间就和他们聊天谈话,或者是翻山越岭去家访。她还从自身找原因,提升教学质量。
就这样,几个月下来,学生向她敞开了心扉,听课也专注起来。
这些年来,侯蓓蕾不仅潜心教学,更关心关爱身边的每一位学生。
班里一位学生叫蓉蓉,原本学习很好,忽然要辍学。马上就要高三了,侯蓓蕾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先后三次去这位学生家中家访,终于找到了原因。
原来孩子的父亲因意外去世后,家里失去了经济来源。为了帮家里减轻负担,蓉蓉萌生了辍学的想法。
侯蓓蕾回到学校,经过多次沟通协调,为这名学生争取到了助学金和奖学金。她还自掏腰包为蓉蓉购买衣服和生活用品。
最终,在侯蓓蕾和学校的关心下,蓉蓉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即使现在毕业了,蓉蓉还经常和侯蓓蕾联系,或是节日的问候,或是回校看望。
“老师,将来我也像您一样回来建设家乡。”蓉蓉的话让她欣慰无比。
在特岗教师三年服务期里,侯蓓蕾先后取得了优秀特岗教师、优秀班主任、石家庄市师德师风征文三等奖等多个奖项。
2022年服务期满,侯蓓蕾又一次站在人生十字路口。“去读研还是留下来继续教书?”她有了片刻迟疑。
那时,她带的班级刚好是高三。“我走了,孩子们怎么办?换个老师会不会影响他们高考?”侯蓓蕾惦记班里的学生。
“留下来!”经过思索后,侯蓓蕾像当时回到大山时一样坚定。
就这样,她留在了赞皇中学,成了这里的一名正式老师。
不过,留下来教书不是让自己停步不前的理由。今年她又考上河北师范大学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工作之余,将开启新的求学路。
“基层服务对于我来说,不是艰苦的工作与生活环境,而是给予我一个展示的平台,让我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侯蓓蕾说。(河北日报记者 陈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