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了,天气仍然炎热,秋老虎开始发威了。
乡野间到处草木丰茂,满眼都是苍翠欲滴。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荷风送爽,荷香满怀。
我站在大树下纳凉,能隐隐约约感受到阴凉的地气慢慢升腾。头上,高大粗壮的梧桐树,正撑开宽大的伞,为我们遮挡太阳。梧桐树的叶片浓绿如墨,像乡村汉子宽大的手掌,在阳光下憨厚而热情地招呼着我们。古人说,梧桐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我抬头,细细地用眼睛找寻秋的踪影。在半空的树杈中间,真有四五片叶子开始发黄了,像是给巨大的手掌戴了镶黄色边的手套。
一阵山风吹来,其中一片叶子,竟然开始了“秋日直播”。只见它轻轻地落了下来,依依不舍地在半空中打着转儿,像一只翩翩起舞的大蝴蝶,然后慢慢地掉到了地上。这个过程好像慢镜头,秋之落叶着实唯美。我只顾着去看,后悔没掏出手机把这落叶的过程拍下来。诚不我欺,真是梧桐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春夏秋冬,四季自然而然更迭,光阴也在不知不觉中流逝。经历了两个月火烧火燎的热情洗礼,就算夏天再热情洋溢地赖着不想走,秋天还是准点地、悄无声息地到来了。那感觉就像从宋词中款款而来的江南女子,沉静内敛,优雅淡然。
在乡村的树荫下,在岁月一个转身的刹那间,我看到了秋天的身影,满心欢喜,寻得了生活的一个小确幸。
秋天,是硕果累累的季节,而当下的我,正处在人生的中年之秋,也是生命成熟内敛的黄金期。
小时候,我生活在贫困的小乡村。记忆中,家里买不起电扇,就是靠着一把把蒲扇,摇啊摇啊,摇过了酷热难耐的夏天,摇来了凉风习习的秋天。
乡村夏天农忙期,还要“双抢”。我们每天四五点被母亲叫起,起早贪黑忙着割谷,下午抱谷捆谷。要是遇到阵头雨,那更要争分夺秒地抢稻谷。母亲挑起稻谷来,快得脚下生风。我们把稻谷抢回家后,还要立马抢着扶犁打田,迅速洒肥栽田。要抢在立秋前,把一丘丘水田的秧苗抢着栽完,好让秧苗赶在立秋前发棵。
立秋,是“双抢”的时间坎。抢收、抢种,只有抢收了才能抢种。立秋节气秧苗好发棵,错过这个点,秧苗发棵就慢,长势就差,将来晚稻收成就差。儿时我不懂,一到“双抢”,就天天抢时间割谷栽田,累到腰痛得伸不直。我咬牙切齿地问母亲:“为什么要这么抢?太累了,慢慢栽田就不行吗?”母亲总是耐心地说:“不是我要逼你抢,是季节不等人啊。”
如今,我离开了农村,已经多年没有做过农活了。现在想起母亲的话,话糙理不糙,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的使命要完成。夏天,热有热的道理,不热,庄稼如何生长?不热草木如何繁盛、结果,秋天怎会有硕果累累?秋天,是夏天酷暑高温炼出来的,是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来的。只有经历风雨,方能见到彩虹。人生也是如此,只有经历困苦磨难,才能收获中年之秋的成熟和豁达。
初秋,仍然保留夏日的一份热情。阳光不再疯狂,但还热烈。人处中年之秋,尽管心中还保留着青春的激情和年少的梦想,但也慢慢学会了与自己和解、与命运和解;学会了内敛、沉着、冷静,也接受了平淡、平凡和平庸……
窗外,蝉还在绿叶间不知疲倦地声声鸣叫。行道树繁盛葱绿,丰茂的叶子还没开始变黄,我惊喜地发现树上结了一串串饱满可爱的红色小果子。原来,草木无声间,早已为人们捎来了秋天的讯息。
俯首是夏,抬头见秋!草木红绿,浓淡相宜,风物正好!一俯一仰之间,一绿一红之间,秋天正在悄悄改变着每一个人的心境——不急不躁,不忧不喜,不卑不亢。(周桂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