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融媒思政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法治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72小时的生死接力

河北日报客户端讯(崔丛丛、赵亚松、李健)7月25日22时许,河北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电话铃响起:安国市医院一名急性心衰患者虽经救治,但由于病情危重,请求该院重症医学团队援助。该院副院长殷小平当晚带班,当即决定派出重症医学科医护骨干火速驰援安国救治患者。

时间就是生命。该院重症医学科医护骨干从家火速赶到医院集结。23时许,医护人员携带全套“人工肺”(ECMO)设备及药品登车,救护车驶向安国。

凌晨零时30分,河北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团队抵达安国市医院,随即投入紧张的床旁救治。患者是一位61岁男性,生命体征微弱。河北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团队争分夺秒评估患者状况,患者出现急性心力衰竭、呼吸衰竭,救治难度极高。在与安国市医院重症医学团队交换治疗意见后,河北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团队在救治现场快速制定了救治方案。

凌晨1时11分开始置管,凌晨1时29分上机成功……河北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团队用最短时间完成了评估、准备、置管等救治措施,在患者床边成功实施了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ECMO)。随着血液被引出体外,经过“人工肺”(ECMO)氧合后化为鲜红的血液回输患者体内,患者血氧饱和度显著回升,血压逐步稳定,体外生命支持的成功建立,让参加救治的医护人员信心倍增。

人工肺(ECMO)体外生命支持成功运转仅是救治的良好开端,接下来救治团队还将面临患者多脏器衰竭等更为艰巨的挑战和困难,必须马上将这位危重症患者转往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救治。

如何将如此危重的患者安全转运,又是一个严峻挑战。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团队精心检查设备固定、电源保障、药品配备等。经过约2小时的安全行驶,救护车在凌晨3点30分安全抵达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患者生命体征保持稳定,随即被医护人员护送进入重症医学科救治。

7月26日,患者在人工肺(ECMO)及转运呼吸机的支持下,进行了冠脉造影术检查,明确了诊疗方向。7月28日,经过72小时的全力救治,患者的心脏功能有了明显好转。经过充分评估,7月29日成功撤离人工肺(ECMO)。

目前,这位患者已脱离生命危险,病情已显著改善,很快将转出重症医学科,在普通病房接受后续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