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步履式移位”技术,上海数千吨的石库门建筑群顺利腾挪并归位,实现城市历史建筑风貌区保护修缮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协调发展;拉萨运用三维扫描、无人机航拍等科技手段为古建筑修缮提供精准数据;合肥建立全省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监测网络,增强城市发展韧性……科技的创新应用为城市更新提供了更加便捷和高效的解决方案。(据《人民日报》8月4日报道)
当前,我国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面对如何更好赓续城市文脉、提升城市生活品质、筑牢城市安全底线等多重课题,加强科技赋能成为必然之选。
城市是有机生命体,城市更新不适用简单粗暴的拆旧建新、规模扩展,而应通过空间重塑、功能重构,妥善解决历史肌理与未来发展的空间冲突。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许多新难题。对此,传统技术手段往往难以解决,而科技创新则能提供新钥匙。以上海为例,华严里建筑群材料老化、结构破损,经不起传统移位方式。通过创新“步履式移位”成套技术,老建筑实现平稳移位,也为开发地下空间创造了条件。历史建筑保留原有风貌、人文魅力的同时,城市空间功能优化、品质提升,科技创新成为老建筑焕发生机与活力、城市文脉更好传承与发展的重要保障。
城市更新关系城市面貌和居住品质的提升,也关系城市治理能力和水平。合肥建立覆盖重点领域的全省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监测网络,让城市治理长出灵敏的感知神经,可以实时看见燃气、排水、供水、桥梁等数据,还能第一时间反映风险、第一时间协调处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模式创新,就能有效提升城市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和服务能力,使城市管理更加智慧高效,让城市运行更加安全可靠。
这些越来越多的科技范儿,展示城市发展的新高度,也折射出城市内涵式发展的新方向。期待城市更新过程中有更多这样赋能城市治理的科技手段,打造出更具包容性、更有温度感的智慧城市,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王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