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赵伟(右)在献县乐寿镇行政综合服务中心为办事群众解答相关问题。河北日报见习记者张昊摄
献县乐寿镇党委书记赵伟面对群众,总是笑眯眯的。
7月20日,随着乐寿镇东武庄村征收改造项目集中签约结束,连着好几个晚上没怎么睡的赵伟,终于能暂时喘口气。
忙,是他的常态。
2009年3月,他从部队转业回到献县,起初在机关工作,后来申请去基层一线,到乐寿镇担任组织委员、副镇长。
乐寿镇共13万人,是全县人口第一镇。到了这里,他成了群众的“勤务兵”,每天走街串巷,磨破嘴、跑断腿,衣服上成天沾着灰。
抛开身份和心理落差不说,单是隔行如隔山,就让赵伟苦闷了好一阵子。
不过,在基层工作时间一久,他找到了坚持下去的理由:“军队前面有‘人民’二字,基层干部前面也有‘人民’二字,在哪儿都是为人民干事!”
村干部调解不了的纠纷,他撂下饭碗就去说和;有人来办事,他耐心细致地接待,像对待自己的家人……天天下村走路多,膝盖疼,妻子撞见他往膝盖上贴膏药,他安慰说贴两天就好了。
乐寿镇作为献县的城关镇,要发展,免不了要征地拆迁、拆违治乱和城中村改造。
2017年4月,赵伟被任命为南河头乡人大主席。脚未落地,一纸调令就把他推到东武庄村征地最前沿——担任工作队队长。
涉及利益问题,并不好谈。“对老一辈人来说,土地就是命根子,观念很难改变。”乐寿镇北街村党支部书记周国英深知其中艰难,他曾试过集体征地的工作,最后碰了一鼻子灰。
态度强硬了,村民不买账。赵伟没有蛮干,而是另辟蹊径,先瞄准各村思想相对开放的年轻人,挨家挨户走访,讲前景、说政策。赢得年轻人的理解和支持后,再和他们一起去做村民的工作。
白天苦口婆心做思想工作,晚上挑灯研究政策,几个月后,840余亩地完成征收。“征地不是拆房迁坟,是给未来腾空间。”赵伟说,当最后一户村民在协议书上签字,认可补偿方案,他特别有成就感。
如今,匠心英杰小学、县行政服务中心、县疾控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已投入使用。
坐在记者对面,他的手机几乎没离手。刚放下一会儿又响了,有电话、有短信、有微信,都是需要他拿主意的事儿。
“自从来到镇上任职,老赵就没休过一个完整的公休日,也没一天是正点回来的。有时候说回来了,走半路又给叫走了。就算回来了,单位有事还是找他。”对此,妻子不是没有抱怨,“经常是晚上孩子睡了他还没回家,早晨孩子还没起床他又走了,好几天爷儿俩谁也见不着谁。”
赵伟从小生活在农村,在他心里,有一幅更广阔的乡村振兴图景。
他深知“巴掌田”“面条地”的困境:户均几亩地,被分割成大小不一的七八块,不规则、不平整、不成片。
“小块土地没法利用大型农机,从播种到收割全靠人工,费时又费力,收成还不高。”赵伟说,很多人忙活一整年,力没少出,钱却没落下。
为增加土地产出,他推动“村集体+合作社+承包大户”模式,通过土地流转整合零散地块,进行统一规划种植,将小田变大田。
赵伟号召村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带村民代表参观周边已完成土地整合的村子,为村民算清土地账、成本账、收益账。经过努力,乐寿镇2.1万亩土地顺利完成流转。
扳着指头数变化,周国英喜上眉梢:“田块变大了,零碎地折成大块地,实现连片经营。面积变多了,田埂沟垄复耕,集体土地增加了80多亩。再加上,企业与集体、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地租、分红、劳务‘三金’带动,促进强村富民。”
如今,再抬眼望,目之所及皆是连片的种植大方,机井、滴灌等设施同步配套。更可喜的是,乐寿镇61个村村级集体年经济收益全部突破10万元。
不仅腰包鼓了,乡村面貌也焕然一新。乐寿镇涌现出10个县级人居环境示范村、2个省级人居环境示范村,东唐庄村党支部被评为献县“十佳”农村基层党组织。
“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多做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赵伟说,这是他来基层工作的初心,也会一直坚守下去。(河北日报记者 王璐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