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融媒思政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社会


感恩奋进 双争有我丨丰宁满族自治县森林消防大队大队长邢海慧:苦练过硬本领,带出“扑火尖兵”

丰宁满族自治县森林消防大队大队长邢海慧

苦练过硬本领,带出“扑火尖兵”

2023年7月12日,邢海慧参加防汛救援。(资料片)受访者供图

7月26日,突如其来的暴雨落在丰宁满族自治县凤山镇。当天18时17分,警报声在该县森林消防大队营区响起——白营村急需救援!

“紧急集合!”丰宁满族自治县森林消防大队大队长邢海慧的声音穿透雨幕。

不到10分钟,载着30多名消防员的救援车辆,向白营村方向疾驰。

这样的紧急行动,在邢海慧担任大队长的19个年头里,已经历过多次。

2006年12月,邢海慧调任森林消防大队担任大队长。摆在他面前的担子不轻。

丰宁是河北省一级森林火险县,森林覆盖率高达58.53%,每年长达8个月都是防火关键期。

当时的队伍状态,让这位在部队服役多年的老兵皱起了眉头。

“要干就干好,不能凑合。”邢海慧下了决心。他把部队的管理经验带了过来,迅速建章立制,训练、学习、考勤、奖惩,样样抓得严。

要求队员做到的,他自己首先做到。出操,他第一个到;操作装备,他第一个练;脏活累活,他第一个上。

经过几个月的严抓细管,消防大队队员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日常管理井然有序,学习态度认真端正,训练热情也高涨起来。集合哨声响后,2分钟队伍就集合完毕。

19年来,邢海慧一次次冲进火场,练就了过硬的本领。他能通过“问、看、听”快速判断火情,熟悉地形,队员们也都信赖他。

2007年3月的一天,西官营乡千松沟突发山火。接到命令,邢海慧立刻带领20多名队员赶赴火场。当时风很大,火借风势,形成了三条火线,情况危急。他将队员分成两队,采用推进式和递进式结合的战术进行合围。经过8个多小时奋战,大火被扑灭,队员们也都安全撤出。

让邢海慧印象最深的,是2012年4月9日承德县、营子区交界处发生的山火。

“当时有三条火线分别向营子区、承德县境内蔓延,火线附近还有一处矿井,井下有100多名矿工在作业,一旦火情控制不住,浓烟将直接威胁这100多名矿工的生命安全。”邢海慧说。

接到任务的时候已是当天凌晨,邢海慧带领60多名队员火速赶到现场。

火场地形复杂,杂灌丛生,山势陡峭,又是夜间火,工作难度极大。邢海慧带领队员沿着山间小路艰难前行,山火烤得全身发烫,脚下的余灰烫得脚掌生疼。他们无暇顾及,一步一步向前推进。

经过一昼夜的艰苦战斗,大火终于被扑灭,矿井下的工人也安全脱险。

多年的坚守和奋战,邢海慧收获了许多肯定和荣誉。他本人7次被市、县两级森林公安局评为先进个人、优秀党务工作者,4次被市、县两级评为优秀退役军人。人们说,他这支队伍不愧是“扑火尖兵”。

在邢海慧办公室门后的资料柜上,堆着厚厚的奖状和锦旗。“那些都是过去的事,我们永远想着下一场怎么打赢。”他说得平淡,但这背后是常人难以体会的付出。

2014年,一个艰难的选择摆在邢海慧面前:一边是紧急火情,一边是家中突发重病急需送医的孩子。

他最终选择了奔赴火场。等他完成扑救任务赶到医院时,妻子没有埋怨,但望着疲惫不堪的妻子,看着重病在床的孩子,他的眼泪流了下来。

有人问他后悔吗?他回答:“干这行,就得这样。我们多流汗,群众才能少流泪。”

2023年3月,他牵头组织了一次大规模实战演练,检验“1、3、5分钟”快速反应机制和半小时火灾扑救圈机制的运行效果。演练场上,21支队伍、230名指战员、38辆消防车闻令而动,集结迅速,展现出“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过硬作风。

军人的本色,在邢海慧身上从未褪色。他说:“人民信任我们,这份信任,不能辜负。”(河北日报记者 高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