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石家庄市农科院马铃薯研究室邀请有关专家对灵寿县仁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马铃薯示范基地开展的“石薯3号”微型薯网棚生产田间检测工作圆满完成。检测结果显示,采用新配方基质生产的微型薯在产量上取得显著突破。
在灵寿县仁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马铃薯示范基地里,专家们对“石薯3号”微型薯网棚生产情况进行了细致的田间检测与测产工作。经过严谨的测量与统计,利用新配方基质生产出的微型薯(直径≥12.5mm)亩平均数量高达235951粒;而作为对照,采用传统蛭石生产出的微型薯(直径≥12.5mm)亩平均数量为216358粒。新配方基质相较于对照蛭石基质,生产亩增产数量达到9.06%,增产效果十分显著。
据负责对接该基地并指导马铃薯微型薯网棚生产的石家庄市农科院马铃薯研究室的封志明介绍,此次试验示范的微型薯生产种植面积总计68亩。其中,采用新配方基质生产的面积达65亩,该配方为蚯蚓粪 + 椰糠 + 蛭石按1:1:1的比例混合而成;对照基质蛭石生产面积为3亩。在生产过程中,于3月25日定植组培苗,种植密度控制在每平方米240株,株行距为6厘米×7厘米。
灵寿县仁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对新配方基质的应用效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一技术为公司的马铃薯生产带来了新的机遇,有助于提升公司在市场上的竞争力,灵寿县的马铃薯产业也将迎来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乡村云融媒平台记者 韩冬)
河北日报报业集团乡村云融媒平台编辑 彭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