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融媒思政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法治


支持起诉让粮款“落袋为安”

原标题:粮商恶意拖欠粮款,手握“白条”的老乡们维权困难。检察机关迅速介入,依法作出民事支持起诉决定,破除粮农维权的现实障碍——  支持起诉让粮款“落袋为安”

讲述人:深州市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检察官助理 马珊珊

整理:柳红领

“太感谢你们了!粮款拿到了,救助金也到账了,这心里的大石头可算落了地啦!”不久前,我接到了老乡刘大爷的电话。

2024年3月,那是我第一次见到刘大爷、李大爷等人。当时,刘大爷从怀里掏出一把几乎被汗水浸透的收据,小心翼翼地递到我面前。那上面的字迹歪歪扭扭,数字却是沉甸甸的:玉米300斤、小麦500斤……累计竟达18735斤。

原来,2023年秋天,王老板到村里收粮,“存粮付息,随用随取”的承诺信誓旦旦。然而,当老乡们急需用钱时,王老板的回复却永远都是“开会”。愤怒与绝望交织,那些曾代表希望的收据,变成了令人心碎的“白条”。

我院迅速与司法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沟通协调,为他们申请法律援助以及缓交诉讼费政策,成功破除他们维权的现实障碍。

经过严谨细致审查,我院依法作出支持起诉决定。

案件进入诉讼程序,调解桌上,面对王老板起初的推诿,我们一方面摆事实、讲法律,亮明法律红线,让其深刻认识到拖欠粮款的法律责任和失信后果;另一方面,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将拖欠粮款背后一个个困难家庭的现实困境呈现在王老板面前。

法理与情理交融,最终,双方终于握手言和,顺利签订调解协议。

刘大爷、李大爷粮款被拖欠的问题解决了,全县还有没有其他类似情况呢?我院干警随后开始深入走访粮库、合作社,咨询经纪人和农户,全面摸排粮食收购各个环节的风险点。

经过细致调查,我市粮食流通市场的问题隐患逐渐浮出水面:收购备案流于形式,监管滞后且不全面;部分经营主体为追逐暴利,高息吸纳粮款用于高风险投资,失信者长期违规收购,严重扰乱市场秩序,让本应纯净的行业生态蒙上了阴影。

问题找到了,必须开出“法治药方”。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院向粮食行政主管部门精准制发检察建议:建议强化监管,加大联合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恶意拖欠粮款等违法犯罪行为;深入开展“送法下乡”专项活动,提升粮农法律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

这份凝聚着办案智慧和民生关切的检察建议,得到了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回应。很快,摸排、检查、整改行动展开了,监管漏洞被堵上。

同时,我们与相关行政机关携手,通过新媒体短视频、乡村法治小课堂、发放通俗易懂的维权手册等方式,让每一位粮农都明白:法律是维护自身权益的坚强后盾。

截至目前,检察建议收到明显成效:为119位粮农追回粮款;400余人参加了检察院组织开展的法律培训教育。该案被评选为全省检护民生典型案例、全省优秀社会治理检察建议。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