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近日,民警在景区帮抛锚车辆司机排除故障后,讲解山路驾驶注意事项。
在燕山山脉的群峰之间,雾灵山如同一颗翠绿的明珠镶嵌在华北大地上,主峰海拔2118米,被誉为“京东之首”。雾灵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兴隆县,森林覆盖率高达93%,是京津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省公安厅森林警察总队雾灵山森林警察支队的民警们每天用脚步丈量着群山,用忠诚守护着绿色,在平凡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故事。
无人机巡航守护绿水青山
7月12日17时50分,雾灵山森林警察支队民警完成景区内无人机机场维护,返回单位途中发现,一辆越野车停在路边,打着双闪,询问得知,游客张先生轮胎剐擦到路边石头致右后轮爆胎。山路较窄,不断有车辆来往,为防范次生事故,民警立即升空无人机,喊话告知来往车辆注意安全、减速通行,并协助张先生联系了拖车和修理厂,由张先生乘拖车去修车,将与其同行的家属送至居住的宾馆。事后,张先生专门致电感谢。当晚,兴隆县委和总队党委领导得知此事,分别对支队民警及时救助游客的行为给予赞扬与肯定。
在广袤的林区开展巡护工作,传统的人力巡查方式面临着“看不见、摸不准、查不清”的难题。雾灵山森林警察支队积极探索科技强警之路,创新构建了现代无人机赋能的警务模式。
“我们在顶峰建设了一个无人机机场,巡逻半径达5公里。”支队长黄建军介绍,这套系统支持全天候无人值守作业,适应林区复杂气象环境,能够实现森林保护、防火监测、人员搜救等多种功能。通过高清摄像头与传感器,无人机可实时回传影像数据,支持火情智能识别及三维建模分析,有力推动实现森林火灾刑事案件“零发生”。
技术革新带来效率的飞跃。支队巡查范围从每日20平方公里扩展至全域,重点区域复查频次提升5倍,无人机单次飞行比传统徒步巡查效率提升数倍,尤其适用于火灾高风险期或盗伐高发区的常态化监测。在夜间或能见度低的情况下,红外热成像镜头能穿透烟雾获取火情信息,为灾情研判提供关键支撑。
2024年夏天,一名天津游客在十八潭景区沿步行道下山时不慎摔倒,手腕和腿部受伤无法行走。民警郭世良和同事接到报警,立即联系景区工作人员携带急救箱和担架上山,经过简单包扎,将伤者抬下山。“如果没有无人机先行侦查确定游客具体位置,救援工作会困难得多。”郭世良说。如今,无人机已成为支队民警履职的重要帮手。
执法有力度亦有温度
雾灵山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也引来不法分子的觊觎,特别是生长在悬崖峭壁上的侧柏树根,因其不可再生性和收藏价值,成为盗挖者的目标。
2020年6月,支队接到村民举报,称有可疑车辆频繁出现在林区。由于线索有限,支队民警王飞花了3天时间对近一个月的监控视频进行排查,终于锁定嫌疑车辆。随后的侦查中,他带领支队民警辗转北京、天津、我省承德等地,成功打掉5个盗挖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33名,缴获侧柏树根427块,狠狠地打击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
“执法办案是主业,破案才是硬道理。”雾灵山森林警察支队通过对涉林违法犯罪行为的严厉打击,有效维护了辖区生态安全。
2020年11月,支队大沟派出所办理一起非法狩猎案,嫌疑人是保护区周边村的史某。取保候审时,史某的手机被依法扣押。所长王立锋考虑到史某年龄偏大,独自居住在深山沟里,交通不便,儿女不在身边,村民居住分散,万一有什么意外无法跟外界联系,于是当天自掏腰包为他买了部“老年机”,用他身份证办理了一张电话卡。此举令史某很受感动,在对自己所作所为深深忏悔的同时,表示一定配合办案,并大力宣传野生动物植物保护。此案史某最终被判处缓刑。“执法要有力度,也要有温度。”王立锋说,这也是支队办案的原则。
山中警事体现森警热情与公正
雾灵山每年的6月到10月是旅游期,游客会从四面八方赶来避暑。每当这个时候,支队便取消休假,民警在景区和人流中穿梭,指引游览线路、讲解安全注意事项、妥善处置突发状况、调解游客旅途纠纷……用真情守护着游客的欢声笑语。
一次,民警熊海生等人在龙潭景区执勤时接到报警,瀑布处有游客晕厥。民警赶紧拨打120急救电话,携带急救包赶到现场,后征得家属同意,背上游客爬了300多级台阶,通过缆车送到救护车上。医生确定游客晕厥系低血糖所致,经过处置很快脱离危险。这名游客事后专门为民警送来一面锦旗。这样的锦旗在支队办公室里挂了不少,每一面背后都有一段警民情深的故事。
对于民警翟广林来说,从落锁的车里往外抠钥匙也算经验丰富了,几天时间里,他就给游客帮了两次忙。外地游客田先生将车钥匙锁在了后备厢里,翟广林和同事执勤回单位正好路遇,了解情况后,他先赶回所里拿来胶带和铁丝,经过一番折腾,终于打开车门。一名游客报警,钥匙锁在后备厢,可车窗玻璃都砸了依然无济于事。翟广林赶到现场,该车后座与后备厢并不互通,他只好找来树枝和铁丝并用,一个多小时后终将钥匙取出。
旅途中的纠纷,往往源于小事,可处理不当就会影响游玩的心情。一次,支队民警接到110转警,一名本地游客下车拍照挡道时间过久,后面的外地游客产生不满情绪,双方由谩骂升级为肢体冲突。调解过程中,外地游客认为民警会偏袒本地人而产生抗拒心理。民警努力安抚外地游客情绪,经过一个多小时耐心调解,双方互致歉意。临上车,外地游客握着民警的手说:“我为刚才不相信你们的行为道歉,你们确确实实做到了公正、严明,雾灵山有你们这样的执法者保驾护航,游客安心!我们还会来雾灵山旅游的!”
雾灵山森林警察支队致力创建“枫桥林区”,叫响“人人都是护林员、调解员、数据员”,去年以来,他们调解处理治安纠纷187起,为游客提供各种救助服务360余次,解答游客咨询千余人次。
“我们不仅要维护治安,还要展现雾灵山的热情好客,人民群众的认可才是公安民警最大的荣誉。”支队治安刑警队队长叶钟鼎说。
山乡情长见证警民一家亲
雾灵山森林警察支队设两个派出所,东梅寺派出所坐落在雾灵山镇东梅寺村,守护着自然保护区的南门,大沟派出所位于雾灵山北门处的雾灵山镇大沟村。支队辖区在山林,但无论是森林防火、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还是自然资源巡查,都离不开周边村民的支持。支队与兴隆县公安局建立了警务协作机制,当地群众有警情,森林警察会就近出警。这些年,警爱民,民拥警,民警与村民相处得跟一家人一样,村民们有事首先想到的就是森林警察。
大沟村地处北京密云区与我省兴隆县、滦平县、承德县四地交界处,交通不便,村里85岁的郭老汉买化肥、就医买药,有个大事小情都会找派出所。“我们成了忘年交,下了班没事就到他家唠嗑儿。”王立锋笑着说,村里平时有五六百人,一到冬天就剩下百十口人,下了雪,他们跟村民一块儿铲雪清雪,免得上了年纪的老人摔倒受伤。
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国家森林乡村雾灵山镇塔前村党支部书记王长发将森林警察支队比喻为好邻居:“村民建起农家院增产增收,得益于良好的生态,这都离不开森林警察的日夜守护,我们必须全力支持他们的工作。”
为民服务的背后,是民警的长年坚守。在大沟派出所见到所长王立锋时,他刚刚巡查回来,走路的速度有点儿慢。他说常年走山路两个膝盖都有积液,平时都戴着护膝,还专门买了一台远红外理疗仪放在宿舍里,晚上休息时烤一烤,能缓解点儿。
45岁的王立锋已经在这里坚守13年了。他家在兴隆县城,可一周回不了一次,“来回一趟不容易,得翻山,50来公里,下雪封山就得绕密云,100公里。”派出所处于偏远山区,购物看病都不方便,“专门配了个药兜子,各种常用的药都备着,有个头疼脑热但凡能忍住就不回去。”
无人机在山巅起降,警车在林中穿行,雾灵山森林警察支队民警们的故事也如同山间的清泉,静静流淌在这片他们深爱的土地上。(韩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