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融媒思政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法治


用好红色资源 提升育人实效

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创造的宝贵财富,在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等方面发挥着独特而不可替代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红色文化传承,反复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高校要深入挖掘红色资源育人价值,通过系统整合资源、创新教学方法、拓展实践平台,切实增强红色资源的育人实效,为培养更多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坚实支撑。

深化红色资源开发利用,提升内容供给的精准性。要深入研究当代大学生思想行为特征,挖掘红色资源的内在价值,精选能够引起他们情感共鸣的红色故事,通过课堂教学、宣讲报告、主题展览、实地考察等,让学生深入了解革命历史,感受红色文化独特魅力,进一步增强对红色文化的兴趣。要创新教学方法,打破学科壁垒,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互动融合,探索红色资源与各门课程融合的契合点,将红色资源有机融入思政教育。要把历史和当下结合起来,聚焦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全面振兴等重大主题,深入阐释红色文化传承的现实意义,积极构建“历史场景—现实对照—行动指引”的教学链条,有效引导学生实现从认知到实践的深度转化。

营造沉浸式育人方式,增强互动体验。要结合学校实际,一方面建设实体文化空间,打造集红色书屋、数字展馆、文化长廊为一体的教育基地;另一方面创新方式方法,通过打造红色文化体验项目、制作微电影、举办红色艺术节等,让学生在参与中感知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比如,运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还原历史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般感受革命岁月;设置开放性思辨议题,组织小组研讨和辩论,引导学生在思想碰撞中深化价值认同。这种沉浸式互动,让学生在参与中理解、在思考中认同、在实践中践行,使教育过程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

拓展载体形态,强化实践育人。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要进一步创新载体,构建“课堂—校园—社会”三维联动育人格局。把弘扬红色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校园处处都能接触到红色文化,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革命传统熏陶。依托高校所在地红色资源,设计具有代入感的实践项目。比如,开展红色文化口述史采集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人物采访、实地考证、查阅史料等,不断加深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和认同;策划红色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学生走进社区、学校、企业,开展主题鲜明、形式新颖的理论宣讲、情景剧表演等活动,在传承红色基因中培育时代新人。

(作者张晓颖、柳谦 单位:衡水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