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融媒思政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法治


疾控科普|避免蚊虫叮咬是预防基孔肯雅热最佳方法

河北日报客户端讯(记者崔丛丛)近期,佛山市顺德区发生输入引起的基孔肯雅热疫情。“河北省无病例报告。”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防治所所长韩旭介绍,目前,存在境外及省外输入病例的风险,不排除输入病例引发本地传播的可能,但风险较低,预防基孔肯雅热的最佳方法是避免蚊虫叮咬。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主要经伊蚊叮咬传播的病毒性传染病,其传播途径和流行特征与登革热和寨卡病毒病相似。

据介绍,大多数感染者会在带毒蚊虫叮咬3-7天后,开始出现症状,常见为突然发热和关节疼痛,关节疼痛主要累及手腕和踝趾等小关节,也可涉及膝和肩等大关节,腕关节受压引起剧烈疼痛是本病的重要特征。其他症状还包括头痛、肌肉痛、关节肿胀、皮疹、恶心、疲劳等。这些症状与登革热和寨卡病毒感染等其他感染的症状类似,病例可能被误诊。多数患者一周内会好转,部分病例关节疼痛的症状可能会持续数月甚至数年。

伊蚊在叮咬病毒血症期的人或动物后,病毒在蚊虫体内繁殖并到达唾液腺内增殖,经2至10天的外潜伏期,再叮咬人时,即可被感染。患者在发病后7天内,病毒血症水平高,通过蚊虫叮咬或血液传播的风险高,但该病毒不会通过日常接触引发人间传播,也不会通过咳嗽、打喷嚏传播。

韩旭介绍,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基孔肯雅热的药物和疫苗,临床主要采取支持性治疗,可服用非处方止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可缓解部分症状。在排除登革热之前,勿服用阿司匹林或布洛芬等其他非甾体抗炎药,以降低出血风险。

针对基孔肯雅热的流行特征和我省面临的风险,一旦发现输入病例或疑似病例,疾控机构将立即开展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精准划定风险区域和人群,并采取系列防蚊灭蚊措施。若近期有基孔肯雅热流行地区相关旅居史,一旦出现发热伴关节痛、皮疹等症状,要及时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并主动告知医生近期的旅居史和蚊虫叮咬史,配合医生进行检查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