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晚,周友江(右一)和民警们一起在辖区夜市周边路段巡逻。 河北日报记者 王伟摄
周友江和同事穿梭在繁忙的街道,红蓝警灯与霓虹灯交相辉映,构成一道独特的平安风景线。“咱们要注意用火安全……”他一边跟摊主打招呼,一边提醒注意事项。
47岁的周友江是廊坊市公安局安次分局党委委员、纪委书记,主管特巡警大队工作。
“我们夜间巡逻一般晚上7点多从单位出发,11点多结束。”周友江向记者介绍。
正值暑期,护航夜经济开展网格化巡逻、开展汛期河道巡查工作、处理案件,周友江每天的工作都安排得满满当当。
不知不觉间,他已经守护这座城市29年。
1996年,周友江从湖北十堰大山深处的小山村,来到廊坊,成为一名武警战士。2011年他转业到廊坊市公安局安次分局刑警大队。
当时,做最酷的刑警、破最险的案,是他追求的梦想。
“我有经验,我先上。”2013年12月,面对穷凶极恶的三名毒贩,他挺身而出。那次他们现场缴获毒品30公斤。
2020年7月,在配合处置一起涉黑案件时,他又义无反顾地站到了所有人前面。他攀墙、破窗冲入据点,为整场行动的成功抢得了先机,腿却不幸受伤。
15年的军旅生涯和14年的从警经历,让周友江练就了一身硬气和胆气。
2021年3月,周友江被调到安次分局特巡警大队工作。
“小事不小看,小案不小办。”周友江总将这句话挂在嘴边,叮嘱大家一切工作要从群众需要出发。
2024年1月的一天,周友江带队到辖区最大的农贸市场城南大集巡逻。在人群中他发现一位大娘面色焦急,经询问得知,大娘正在寻找丢失的电动三轮车。
布置警力、侦查摸排、调取公共视频,周友江带领民警连续作战,用十几个小时,在距辖区10公里的一处民房内将偷车者抓获,缴获了被盗的电动三轮车。
群众有危险,他冲在前面,是落水群众口中的“救命英雄”;群众有困难,他无私奉献,十几年如一日,资助十余名困难学生,是受助学生心中的“警察爸爸”。
在特巡警大队长工作岗位上,周友江救助服务群众35人次,下水救助落水人员5人,查找走失妇幼、老人16人;抓获或参与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700余人,关联破案800余起,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240余万元。
此外,周友江十分注重新技术与警务工作的融合。
2021年,周友江邀请无人机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无人机警务技能培训,并率先考下了特巡警大队第一个无人机飞手证。
如今,队伍中共有专业无人机飞手10人,已飞行4000余架次8800余小时,为及时侦破治安案件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周友江坚持边建设、边学习、边实践,带领特巡警大队探索“情指行”一体化实战平台与多维巡控、警情处置等工作深度融合,创新建立巡逻防控、应急处突、视频巡查、无人机飞控、数据管理等专业队伍,探索完善“地空网视”立体巡防新模式。
2023年6月,周友江提出建立新的治安防控机制,结合实际将辖区划分为6个巡逻区域和31个必到点,根据各自区域内实时更新的发案类别、数量等要素,将巡区、点位划分为“红、黄、蓝、绿”四级,跟进动态调整街面巡逻警力和视频巡控重点,以有限警力实现安全最大化。
2024年10月,周友江提任为廊坊市安次分局党委委员、纪委书记。肩上的任务更重了,他的工作劲头更大了。
“干哪个岗位都要干到极致。”周友江是这么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凭借扎实的工作和优良的作风,周友江荣立个人二等功2次、个人三等功11次,荣获全国公安机关成绩突出个人、河北省先进工作者、河北省岗位学雷锋标兵个人等称号。2025年1月他被中宣部、公安部联合授予2024年度全国“最美基层民警”荣誉称号。(河北日报记者 陈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