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融媒思政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文体


布谷丨父亲的土地情结

昨天打电话回家,父亲一边接电话,一边忙着锄地。那“咚咚咚”的锄地声,通过手机听筒撞进我的耳朵,浸入我的心里。我知道过不了多久,那片荒芜的土地,又会长满绿油油的蔬菜。当了一辈子农民的父亲,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情结。他常常念叨,有了土地,农民才有了根,心里才会踏实。

以前,从未出过远门的父亲,几乎把土地当成了自己的第二个孩子。那个时候,我家的菜地东一块、西一块,零星分布于村里的角落。每天一大早,父亲都会扛着锄头,在锄头上挂一只畚箕,迎着晨雾走到菜地。那些混杂在辣椒、茄子之间的杂草才探出头来,就被父亲连根拔掉。

对土地,父亲几乎做到了怜爱的地步。记得我家有块菜地在村东头的水塘边,一年四季轮番种着各种蔬菜。老四家的儿子贪玩,有一天牵着大黄牛漫不经心地从我家菜地旁经过。结果,贪吃的黄牛在菜地里留下了两行深深的脚印,几棵翠色欲滴的青菜被踩得东倒西歪。闻讯奔来的父亲气得满脸通红,脖子上青筋凸起,眼睛像要喷出火。俯身扶好被踩坏的青菜,他就要去老四家算账,幸好被母亲拉住了。

我家门前的空地上,父亲种了一排果树。树下的地,也被他整理成了菜地,西瓜、香瓜占据“C位”,边角种上辣椒、南瓜、茄子等。夏日里,红辣椒像小灯笼缀在枝头,南瓜花张着金黄的喇叭招引蜜蜂,藏在绿叶间的西瓜也一天天变得圆润起来。每天早上,父亲像检阅士兵的将军,在屋前的菜地里来回踱步,看着这些愣头愣脑的瓜果蔬菜,满眼欣喜。

后来我离家求学,最终在千里之外的城市安了家。那几年小孩刚上学,日子过得有些手忙脚乱,我把父母接过来看孩子。刚来时,父亲总觉得住高楼不接地气。没过多久,也不知他从哪儿寻来了个小泡沫箱,里面装满了土,种了两株辣椒摆在阳台上。这几株辣椒倒也懂父亲的心思,最终每株结了一个通红的辣椒,算是给了他些许慰藉。

孩子上初中后,不再需要接送。突然闲下来的父母,屡屡念叨要回老家。父亲还常捏着泡沫箱里已经干涸的泥土,发上半天呆。我知道,那是他想念家乡的菜地了。几次商量后,他们终于还是回了老家,只是不再住乡下的老屋,而是住在城郊的商品房。

回到老家的父亲,如同当年那一畦畦长在地里的青菜,重新找到了归属感。商品房边没有空余的地,他就在城郊荒地上翻出一小块地种上蔬菜。高矮错落的青菜、萝卜在翻松的土里扎下了根,蓬勃地生长着。父亲仍如当年在乡下,每天迎着晨雾去菜地拔草、浇水、施肥,看一茬茬蔬菜拔节生长,如同看着我们不断成长。

如今,父母的蔬菜仍在城郊的荒地上倔强生长着,如同嵌在水泥森林里的一块绿翡翠。父亲总说,土地是讲感情的,你对它好,它就不会亏待你。是呀,家乡的土地从不单生长庄稼,更孕育着对劳动的敬畏、对安稳的守望。当我们在城市里步履匆匆时,父亲的锄头仍在大地上写着最朴素的道理:脚下沾满了泥土,心中也便有了根。(肖日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