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融媒思政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法治


冀鄂专家携手,攻关桃园重茬障碍难题

7月11日,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桃创新团队栽培技术岗位专家、河北农业大学曹洪波教授、团队成员王佳慧副教授,联合国家桃产业技术体系树体管理位科学家陈海江教授,邀请国家桃产业技术体系连作障碍及果园生态岗位专家、华中农业大学李国怀教授国家桃产业技术体系武汉综合试验站站长、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何华平研究员,及湖北重点产区代表一行10人,共同组成调研组,深入保定顺平、满城区和衡水深州河北省桃产业核心区,开展实地调研与专题研讨,会诊重茬难题,探讨科学解决方案。

河北省是我国桃产业重要产区,全省有130个县(区)有桃树种植,栽培面积达100多万亩,年产量150余万吨,是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桃树品种丰富,更新换代相对较快,而适宜新植的土地资源相对有限,因此桃园更新更多依赖原址再植。 由此引发的新植桃树黄化、早衰、品质下降等“重茬障碍”现象,已成为影响河北桃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挑战。有效解决重茬障碍问题,对于保持河北桃产业规模稳定、保障果农收入、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调研为摸清实情、找准问题,专家团队深入满城国家桃良种基地、顺平望蕊山庄及深州优质蜜桃产区,仔细查看新植幼树的叶片黄化程度、根系发育及整体长势,并与各园区负责人、技术人员、种植大户深入交流,全面了解河北桃园重茬障碍的具体表现和果农的迫切需求。

基于实地调研发现的核心问题,冀鄂专家团队召开了专题研讨会,共同探讨解决方案。研讨会上,专家团队深入分析了导致桃树黄化早衰的关键潜在因素,如根际微生态失衡、自毒物质、土传病害等,并强调了精准土壤诊断对于制定针对性措施的重要性。湖北省专家分享了当地桃产区应对重茬障碍方面积累的经验和探索的技术路径,系统介绍了包括抗性砧木筛选应用、科学轮作间作、增施有机肥及生物菌剂应用等在内的综合防控思路。专家组结合河北省桃产区气候、土壤、主栽品种等特点特性,就各项技术思路的本地化可行性、操作要点及潜在挑战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为后续制定适合河北实际的“一地一策”或“一园一策”抗重茬技术方案明确方向、汇聚智慧、奠定基础。同时,湖北专家也表示,此行不仅为河北重茬问题献策,也学习了河北桃园管理中的先进技术,如创新的“高挺疏”树体整形模式和营养缓释修剪技术,并计划在湖北地区进行示范推广。

本次高层次、跨区域的联合调研与研讨活动,是国家与省级农业技术体系协同攻关产业难题的积极行动。不仅为河北桃产业一线带来了前沿的科研视角和宝贵的实践经验交流,更重要的是搭建了共同探讨、合力寻求重茬障碍解决方案的重要平台。河北省专家表示,将充分吸纳本次研讨形成的思路与建议,协同各方力量:加快对研讨中提出的各项技术路径进行本地化集成与验证;计划在重点产区设立试验示范点,探索有效的技术组合模式;并加强对基层农技人员和桃农的技术培训与指导,共同推动抗重茬技术的探索与实践,以期提升桃园可持续生产能力。(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桃创新团队栽培技术岗 王佳慧

 

河北日报报业集团乡村云融媒平台编辑 彭振华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