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报客户端讯(刘海波、程娇)自林权制度改革以来,丰宁满族自治县波罗诺镇西沟村以“生态优先、产业赋能、资源盘活、治理增效”为主线,将改革工作与生态保护、产业发展、集体“三资”管理及基层治理深度融合,形成了“以林改促发展、以发展惠民生”互促共进的生动局面。
西沟村村位于波罗诺镇西南部,地域总面积3.5万亩,辖13个自然村、8个居民组共计318户898人,有耕地2258亩、草地1.62万亩,林地1.71万亩。该村林业资源丰富,但集体收入相对薄弱,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矛盾纠纷时有发生。
为破解瓶颈,西沟村在县国有林场管理处的支持下,探索出林权制度改革“四融并进”的发展路径。
林改与生态建设相融合,夯实绿色发展基调。该村科学实施林木抚育,优化林分结构。完成生态公益林、天然林间伐面积7500亩,预计3年内林区蓄积量提升20%,生态功能显著增强;建立“林场+林长+护林员”三级管护机制。国有林场管理处与西沟村将林区划分成4个管护网格,聘用专职护林员16名,与农户签订《防火责任书》180份,实现“砍伐有规划、补种有落实、防火有保障”;结合间伐工作开展生态文明思想宣传教育活动2场,覆盖群众560人次,群众生态保护意识明显提升。同时,争取项目资金,在驼道沟门北山400亩荒山种植酸枣、山杏。
林改与产业发展相融合,培育林下特色产业。西沟村利用间伐剩余木屑、枝条等资源,由西沟村经济组织合作社投资20万元建设林下木耳种植示范基地100亩。探索建立“合作社+农户”生产经营模式,将集体林使用权划拨给农户,一方面用于发展林下经济,种植木耳、中草药,拓宽增收渠道;另一方面让农户自觉参与到防火、禁牧、病虫害防治、防止私挖乱采盗伐工作中,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
林改与“三资”管理相融合,激活域内资源效益。该村结合深化农村集体“三资”专项整治行动,构建了绘制3张图(资产资源分布图、资产资源管理流程图、资金管理流程图)、建立4项管理制度(资金管理制度、集体资产资源管理制度、集体合同管理制度、“四议两公开”制度)、完善7本台账(资源性资产登记台账、经营性资产登记台账、公益性资产登记台账、经济合同登记台账、村级债务登记台账、村级债权登记台账、村资金收入支出统计台账)的“3+4+7”集体“三资”管理模式。通过“3+4+7”管理模式摸清家底,建章立制,盘活闲置资源,与国有林场管理处签订集体林委托经营协议。目前已间伐林木400立方米,预计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
林改与基层治理相融合,促进本村和谐稳定。目前林木抚育雇用本村临时务工人员45人,优先吸纳脱贫户、留守劳动力,累计发放务工工资27万元,人均增收6000元;林改化解林权历史矛盾。通过“村两委+民调组织”模式,妥善解决林地边界纠纷4起,实现零信访;林改提升了基础设施品质。年内翻修水泥路2.8公里、新建护村护路坝171延长米,水毁道路全部得到修复;林改融洽了干群关系。该村建立林改事务公开制度,召开村民代表大会2次、居民小组长会议4次,收集群众建议10条并采纳落实3条,使干群关系更加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