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融媒思政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法治


邢台市:三管齐下,打造工匠人才高地

邢台市力争开展千场技能和劳动竞赛、组织劳模工匠助千企、培育百名“泉城工匠”
三管齐下,打造工匠人才高地

工匠人才是产业工人队伍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承载,也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

当前,邢台市坚持“工业立市、文化兴市”发展战略,加快推动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壮大、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紧紧围绕我市战略重心,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加大力度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工匠人才,为‘太行泉城、美丽邢台’建设提供强大人才支撑。”邢台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郝侃说。

7月7日,第二届邢台市酒店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举行,参赛选手正在开展餐厅服务比赛。河北日报、河北日报客户端记者闫德见摄

今年,邢台市工会系统聚焦国赛省赛、全市中心工作等,力争组织开展技能大赛和劳动竞赛不少于1000场;组建“1+N+20”劳模工匠助企服务队,走访帮扶1000家以上重点企业;遴选培育“泉城工匠”100名,连续10年累计培育1000名,培育省级工匠20名至30名。

●以赛促学,选育产业技能人才

7月2日,中钢集团邢台机械轧辊有限公司铸钢分厂,随着键盘声不断响起,电脑上显示出一行行代码,设备管理员宋成全正在全神贯注为一款工业机器人优化编程程序。

当机械臂稳稳拿起测温工具,宋成全脸上露出轻松的笑容:“这次改进后,这款电炉测温机器人动作更精准了。”

电炉测温是一项高危险工种。今年,该厂决定自主研发一款机器人替代人工操作。宋成全成为这个项目的牵头人,并负责机器人的编程和控制系统。

这项重任凭啥落在这位刚满30岁的年轻人身上?

去年,在河北省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中,宋成全取得了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比赛第一名的好成绩。如今,宋成全在完成设备管理、巡检、维修等日常工作之余,一有时间便查阅专业资料,学习前沿技术,了解行业发展趋势。

“发掘相关专业技术人才,不断提高职工技能素质和技术水平,是我们开展技能和劳动竞赛的主要目的。”邢台市总工会企事业发展和技术协作中心主任韩东说。

今年秋季,省第九届旅发大会将在邢台举办。7月7日,第二届邢台市酒店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在万峰大酒店举行,比赛内容涵盖前厅服务、客房服务、餐厅服务、中式烹饪、中式面点5个项目,来自全市的酒店从业人员200余人同台竞技、相互交流。

“我们力争通过这场高规格赛事,进一步提升邢台住宿餐饮行业职业技能水平,培养一支高技能人才队伍,打造市级劳动竞赛品牌。”韩东说,该市还将聚焦特色和优势产业、中医药行业、教育领域等10个以上重点行业开展职工职业技能大赛。

各县(市、区)工会围绕全市44个县域特色产业集群,设置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县级比赛项目,至少开展3个工种的技能大赛,同时,积极发动小微企业结合行业特色和岗位需要,广泛开展岗位技能大赛。截至目前,已开展各类技能大赛370余场次,力争全年组织开展技能大赛不少于1000场。

●劳模工匠组队,精准服务助企发展

6月20日,河北千喜鹤肉类产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千喜鹤公司”)培训室,在河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医生崔瑞朋的指导下,一名职工将AED(自动体外除颤器)电极贴片放到“患者”身上,对“患者”开展急救。

当天,由崔瑞朋等组成的南宫市劳模工匠助企服务队来到千喜鹤公司生产一线,为企业职工讲授专业的急救理论知识,开展现场急救演练。

“健康是职工之本,同样关乎企业的发展。本次助企服务不仅增强了职工的健康意识和急救技能,更为企业的安全生产增添了一道保障。”千喜鹤公司行政人事经理董丙伟介绍,前段时间,工会调研组前来调研,该公司列出了一份需求清单,这次服务就是其中一项。看着清单上一项项需求落到实处,董丙伟满心欢喜。

6月27日,在中钢集团邢台机械轧辊有限公司铸钢分厂,设备管理员宋成全正在测试企业自主研发的电炉测温机器人。受访者供图

今年初,邢台市总工会组织100名劳模工匠代表,深入辖区10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驻邢大型企业开展“劳模工匠助企行”走访调研,征集企业“需求菜单”568项。4月12日,劳模工匠邢台行暨“三千工程”高技能人才合作交流活动启动,两天时间里,来自全国20个省市32个行业领域的45名全国劳动模范、大国工匠,根据需求清单,深入生产一线,精准帮助企业解决问题63项,签订合作意向45项,拜师收徒32人。

其间,邢台市成立了1支市级劳模工匠服务队,20支县(市、区)服务队,多支由行业工会、龙头企业、链主企业组成的服务队。

“依托‘1+20+N’劳模工匠助企服务体系,我们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了入企服务活动。”邢台市总工会宣教和网络工作部部长李华杰介绍,劳模工匠助企服务队年底前将深入全市1000家大型骨干企业、重点县域特色产业集群企业,围绕技术帮扶、创新能力、技能提升等六方面提供服务。截至目前,已累计帮助企业攻克技术难题47项,孵化技术革新成果21项,开展特色宣讲活动150余场次,覆盖职工群众超1万人次。

●产教研融合,打造工匠人才高地

7月3日,邢台市总工会经济技术和劳动保护部部长齐宪良和相关专家对各地推荐的市级“泉城工匠”人才培育人选进行初步资格审查。

“我市持续创新‘泉城工匠’人才培育方式,探索建立完善的人才选拔和工匠培育体系。”齐宪良介绍,今年该市印发《“泉城工匠”人才培育工程实施意见(试行)》,明确了“泉城工匠”人才培育的目标任务、培育对象、培育措施等内容,着力打造工匠人才高地。

工匠人才选拔具有突出技能素质和“工匠五力”(引领力、实践力、创新力、攻关力和传承力)发展潜能的实体经济领域职工。每年遴选培育县(市、区)级“泉城工匠”80名左右、市级“泉城工匠”20名左右。利用10年时间培育20—30名省级工匠,1000名市、县(市、区)级“泉城工匠”,形成上下衔接的工匠培育体系。

在人才培育上,邢台市打破原有依靠单位培育的单一模式,深化产教研融合、校企合作,探索建立单位培育、培训研修、交流学习等多元培育模式。去年以来,该市总工会联合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邢台学院等当地高等院校,打造了智能制造工匠学院、邢台新材料工匠学院等8个工匠学院,搭建“泉城工匠”人才培育平台。

“培育工匠精神,提升‘工匠五力’是市级‘泉城工匠’的培育重点。”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智能制造工匠学院行政院长张能运说,根据培育对象自身条件,工匠学院整合学院特色专业、师资力量、思政课堂等,量身定制培训课程,通过开展研修班、专题培训、创新项目攻关等方式,将“泉城工匠”培养为具有工匠之志、工匠之能、工匠之魂的复合型人才。

在此基础上,今年,邢台市成立工匠学院联盟,建立县级、企业级工匠学院,构建“1+8+N”工匠学院格局,搭建市、县“全程工匠”学习交流平台,定期开展各层级的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学习交流活动,为培育对象选聘导师,支持推荐其参与创新研发项目、业务交流等活动,全面提高培育对象综合能力素质。

“我们还与市人社局等部门探索完善技能人才政策体系,深化人才评价制度改革,实施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提质扩面行动。”齐宪良说,该市将为市级“泉城工匠”发放一次性奖补资金,参照市劳模为“泉城工匠”提升待遇水平,畅通职业发展通道,优先推荐其参加大国工匠、河北工匠遴选,让高技能人才更好地服务邢台产业发展。(闫德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