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融媒思政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法治


邢台市:学科跟着产业走 专业围着需求转

邢台市各职业院校开设专业与全市44个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对接率达100%
学科跟着产业走 专业围着需求转

河北日报客户端讯(吕若汐)7月1日,在位于邢台市任泽区的河北永明地质工程机械有限公司车间里,采购技术员史伟杰正对着顶驱产品零件采购单逐项核对。这位刚从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机电工程系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的年轻人,已熟练掌握工作技能,实现从理论学习到技术实操的无缝衔接。

邢台市有44个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形成了县县有集群、个个有特色的产业发展格局。如何让职业教育精准服务这些特色产业?

“职业院校的使命,就是填补产业发展的‘人才缺口’。”邢台市教育局职业教育科科长杨军峰说,今年,全市各职业院校围绕产业需求,已调整专业57个,其中中职学校新增食品加工工艺、机械加工技术等27个专业,撤销会计事务、幼儿保育等20个专业;高职院校新增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工业互联网应用技术等10个专业。目前,邢台市各职业院校开设专业与全市44个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对接率达100%,各职业院校至少有1个专业与特色产业集群实现对接。

为了让学生所学与企业所需匹配,邢台市构建了“需求导向、产教融合、特色定制”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引导职业院校根据企业需求制定教学计划和实训标准,开展“订单定向”“企业专属班”等定制化服务。

6月30日,在隆尧县职教中心的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基地,数十名学员手持焊枪,专注地进行电焊操作。“这是我们围绕企业需求开办的电工、焊工、高处作业等特殊工种技能培训。”该中心负责人李现国介绍,他们瞄准隆尧县食品制造和绿色智能铸造两大主导产业,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学员结业后即可上岗。

“这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靶向育人,推动专业与产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技能、教学实习与生产实践、学历学位与资格证书的深度对接。”杨军峰说,这种培养模式不仅提高了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适配度,也提升了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满足了新兴行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去年,邢台市首家市域产教联合体成立,吸纳域内19所院校和126家企业共同建设。“联合体的一大作用,是让企业深度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邢台经济开发区产教联合体秘书处负责人葛磊介绍,企业可以参与学校的专业规划、教材开发、教学设计和课程设置,学校通过联合招生、委托培养、订单培养和学徒制培养等方式,保障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

此外,邢台市紧密对接本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点发展产业需求,大力推行“3+2”等贯通培养模式,提高技能人才素质;推动校企深度合作,组织中高职院校结合当地特色产业,与企业共建教育实训基地、就业基地、职工培训基地、科研与创新平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