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融媒思政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法治


“媒·县共建”故城县“三农”成就巡礼活动|夏庄镇东王庄村:特色种植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在全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时代背景下,各地纷纷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衡水市故城县夏庄镇东王庄村凭借特色种植这一有力抓手,通过发展“五位一体”经营模式,推行土地流转、科技赋能、产销联动等创新举措,扎实打造智慧农业产业项目,成功开创了村集体增收、农民致富与产业升级的多赢局面,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新路径,成为乡村振兴道路上的一个生动范例。

党建引领,成为增收压舱石

走进东王庄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园区,整齐划一的黄瓜种植大棚仿佛在向记者无声地展示这片土地上发生的巨大变化。这一切变化的背后,离不开村党支部的坚强领导和有力推动。

东王庄村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将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核心动力。面对传统农业效益低下、村集体经济薄弱的困境,村党支部积极谋划,动员农户将土地入股至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在成功整合土地后,村党支部与专业种植公司开展托管合作,构建了“保底收入+年终分红”的双重增收保障机制。农户将土地交给合作社统一管理,每年不仅能获得固定的保底收入,还能根据合作社的经营效益参与年终分红。这种模式让农户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既能外出打工增加收入,又能通过土地入股享受产业发展的红利。

目前,项目先期规划建设的黄瓜种植大棚已建成投产。据合作社负责人侯春英介绍,这些黄瓜种植大棚预计每亩年纯收入7万元,将成为村民增收的金钥匙。

数字管理,打造增产新引擎

在黄瓜种植大棚里,科技的力量无处不在。该项目引入数字化、智能化管理技术,为黄瓜生长创造了最佳条件,为农户管理提供最大的便利,成为增产提质的新引擎。

大棚内安装了各种先进的传感器和监控设备,能够实时监测并调控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环境参数。通过这些数据,管理人员可以精准地掌握大棚内的环境状况,并及时进行调整。例如,当温度过高时,系统会自动开启通风设备;当湿度不足时,会自动启动喷雾装置。这种精准的调控方式,为黄瓜生长提供了稳定的环境,大大提高了黄瓜的品质和产量。

“以前种黄瓜,全凭经验和感觉,遇到恶劣天气,黄瓜产量和质量都会受到很大影响。现在有了数字化管理技术,我们就像有了‘千里眼’和‘顺风耳’,能随时了解大棚内的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合作社负责人侯春英说。

通过科技手段的深度应用,黄瓜生长周期显著缩短。原本需要几个月才能成熟的黄瓜,现在通过精准调控环境参数,生长周期缩短了近三分之一。同时,单个大棚年产量突破7万斤,比传统种植方式提高了近一倍。由于生长环境得到了精准控制,黄瓜的品质也得到了极大提升,口感脆嫩爽口,深受消费者喜爱。

为了进一步提升科技应用水平,合作社还与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建立了合作关系,邀请专家定期到村里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专家们不仅带来了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还帮助村里解决了许多技术难题。在专家的指导下,村里开展了黄瓜品种改良试验,引进了一些适合本地种植的新品种,进一步提高了黄瓜的产量和品质。

产销对接,开辟市场新通道

好产品还需要有好销路。合作社坚持“以销定产”模式,积极拓展销售渠道,打造品牌,为黄瓜销售开辟了新通道。

合作社与天津大型商超建立了长期订单合作。商超对黄瓜的品质和供应量有严格的要求,合作社根据商超的需求安排种植计划,确保黄瓜能够按时、按质、按量供应。这种订单农业模式,不仅降低了市场风险,还保证了黄瓜的销售价格。同时,合作社还依托电商平台开展直播带货,通过直播带货,东王庄村的黄瓜迅速打开了线上市场,形成了“线下订单稳、线上销量旺”的销售格局,将东王庄村的黄瓜推向了更广阔的市场。

未来展望,绘就乡村振兴新蓝图

经过几年的努力,东王庄村的特色种植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农民收入持续增加,产业实现了升级,并对未来发展进行了长远规划。在种植规模与品种上,鉴于先期建设的黄瓜种植大棚已取得良好经济效益。“我们计划在周边再新建一批大棚,持续扩大种植面积。此外,我们还将积极探索种植其他特色农产品,实现种植品种多样化,以此降低市场风险。在科技应用方面,我们会深化数字化管理技术的应用。一方面,进一步优化传感器和监控设备的布局,确保数据采集更加准确、及时;另一方面,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对黄瓜生长过程智能化管理和精准决策,提升种植效率与质量。希望通过这些措施,提高‘东王庄黄瓜’的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乡村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东王庄村党支部书记王建东满怀信心地说。(文/燕赵农村报记者 李晓阳 毕更新 图/彭振华)


河北日报报业集团乡村云融媒平台编辑 彭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