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报客户端讯(孟宪峰、史艳泽)7月10日,从衡水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5年,该市紧紧围绕改善水环境质量核心目标,狠抓各项工作落实,全市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图为衡水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现场。
今年上半年,衡水市国省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到84.6%,衡水湖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标准。城市黑臭水体实现动态清零,县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在100%,切实保障了市民的饮水安全。衡水湖、滏阳河(艾辛庄-子牙河段)被评为省级美丽河湖。
作为区域重要生态名片,衡水湖的保护治理始终是工作重点。该市通过多渠道引水强化生态补水,充分利用引黄、引卫和岳城水库等渠道,年均引水约5000万立方米,保障湿地生态水位稳定;同步推进卫千渠、冀码渠、清凉江、滏东排河等4条主要引水河道环境综合整治,对两侧1公里范围内污染源全面排查,封堵取缔各类污水排放口,目前衡水湖周边村庄已实现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引水期间,每日监测沿线水质,确保“净水入湖”,全方位筑牢衡水湖生态屏障。
在重点河湖监管方面,衡水市实施重点河流水质日监测、日报告制度,安排专人24小时盯守上游入境河流自动监测数据,对4小时内出现的超标情况第一时间向有关县市区发出预警。同时,坚持每日巡查主要河渠,汛期加强与水利、气象部门联动,做好汛前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工作,加强汛期水环境质量监管,全力保障国省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
饮用水安全保障与黑臭水体治理同样成效显著。全市各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均划定了保护区,提升饮用水水源水质监测预警能力,定期开展水质监测,强化全过程监管,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针对城市黑臭水体,该市开展全覆盖排查与专项整治,对已完成治理的黑臭水体“回头看”,坚决巩固治理成果,确保实现城市黑臭水体动态清零。此外,全市805个入河排污口(含雨水口)全部完成溯源整治,水岸同治的污染防控体系逐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