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融媒思政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法治


“头雁领飞 冀动未来”系列报道(7)武强刘长利:昔日卖农机,今日“田保姆”

6月19日,河北省衡水市武强县豆村镇宋古河村的小麦刚刚收获完,整齐的麦茬映着阳光有些刺眼。远处,十余辆大型拖拉机正在进行玉米播种作业,让刚刚沉寂的麦田又热闹起来。

武强县千祥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长利指着正在作业的拖拉机对记者说:“这些大型农业机械有合作社自购的,也有入社农机手个人的。我们组建农机合作社的初衷就是把农机手们联合起来,增加农机数量,增强规模服务能力,同时利用合作社资源、技术及先进的种植管理模式等,为30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提供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服务,把土地规模效应发挥到最大。”

2003年,中专毕业的刘长利在武强县开办了一家植保机械门市部。“20多年前,我就开始同土地打交道了。”刘长利说,“在经营过程中,我发现农业机械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广泛,农民对于大型农机具的要求越来越多。”

随着市场需求不断扩大,2012年刘长利创办了武强县杰坤农机销售有限公司,开始经营大型农机具。很快,深耕农机行业多年的刘长利又敏锐察觉到农机分散作业的痛点,“那时都是农户自行采购,一家一户松散服务,一是造成大量大型农机具闲置,二是真到农忙时节,又不能满足种地大户的农机需求。”

2013年,刘长利牵头创办了武强县千祥农机专业合作社,将零散农机手组织成“机械化集团军”,瞄准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服务目标,开启农业规模化服务之路。

合作社成立之后,刘长利积极与各村集体及种地大户沟通,争取统一农机托管作业合同,开启规模化作业之路。其独创的“五统一、二引进”运营模式,更是为合作社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五统一”即统一采购,让机具购置成本大幅降低;统一调度,减少了农机空跑、闲置时间,高效精准;统一作业,田间节奏更加紧凑有序;统一保养,有效降低机械故障率,降低成本;统一供给,专车配送燃油和餐饮,提高机收作业效率。“二引进”即引进新型机具,提高作业效率及作业质量;引用全新的网络监控平台,利于作业质量监控。

刘长利说:“据测算,新的运营模式每亩可降低作业成本9%,同时还提高了18%的工作效率。2024年仅统一采购一项就为社员们节省了采购成本33600元,入社的机手收入比没有入社的机手平均收入提高了12%。”

采访中,记者恰巧遇到合作社的服务对象——武强县格瑞特家庭农场负责人宋五保。老宋说:“我们农场有800多亩土地,之前一直用传统方式种植,效益一直提不上去。今年同千祥农机专业合作社合作,采用了其推广的玉米宽窄行种植模式,一是可以增强玉米的透光性,二是提高了亩播种密度,三是气吸式玉米播种机播种,深浅一致,保苗率高。最关键的是,作业效率高,预报今天有雨,需要抢种,800多亩地4台播种机一天就播完了。”

近年来,千祥农机专业合作社先后引进并率先推广使用全县首台自走式剥皮型玉米收获机、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卷盘式喷灌机、循环式粮食烘干机和玉米籽粒直收机、农用植保无人飞机等多种先进农业设备。该合作社也先后荣获了“省市级农机示范社”“衡水十佳农业服务组织”“河北省区域农机服务中心”等十余项荣誉,成为武强县玉米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 

2023年12月,刘长利在当地农业农村部门的推荐下参加了“头雁”项目第十三期现代农机技术骨干班,任班长职务。培育期间,他率先开展了多次“头雁”互访活动,让同学们之间增强了联系;多次参加新老“头雁”交流、农机保险论坛、筹建“头雁”联络处等活动,并在“农机保险论坛”活动中提出建议,得到农业农村部采纳,并刊入了《中国保险》杂志,成为推动完善农机保险发展的重要依据。

刘长利说:“经过‘头雁’培育后,合作社在玉米、小麦单产提升技术上实现了重大突破,新技术、新模式也在周边县市全面推广,联农带农成效显著。下一步我将继续发挥好‘头雁’的纽带作用、带头作用,联合起来成为‘雁阵’,让农民多打粮、打好粮,为粮食的增产增收保驾护航。”(乡村云融媒平台记者 李晓阳)


河北日报报业集团乡村云融媒平台编辑 彭振华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