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中的故城,热浪翻涌,希望升腾。在西半屯镇东桥村的番茄大棚里,63岁的孙玉珍和十几位乡亲正在忙着采摘装箱。“一天挣50元,活儿不累!”她抹去汗珠笑道。棚外,村支书许文超的电话响个不停——中午前,刚刚采摘的100箱番茄将出现在景县21家超市的货架上。
这是故城县乡村振兴图景中的一幕。
6月初,由燕赵农村报社与故城县农业农村局共同主办的“媒县共建”之故城县“三农”成就巡礼活动正式启动。燕赵农村报派出两支采访队伍深入村庄、合作社、家庭农场,记录这片热土的蜕变:从数字化黄瓜大棚里的“科技蓝光”,到养鱼坑塘上架起的光伏板;从油蟠桃的“甜蜜溢价”,到黑小麦加工出的创富“硒”望——10个采访点串联起一条党建引领、集体发展、村庄携手、科技赋能、产业融合的振兴之路。
在此次“三农”成就巡礼的视野中,故城人以土地为纸、以创新为笔,奋力书写着中国式现代化河北篇章的“三农”答卷。燕赵农村报记者记录的不只是番茄的红、黄瓜的绿、黑麦的黑,更是一种可复制、可推广的振兴试验示范模式:
——党建引领与模式创新 故城县创新“党支部+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金融保险”机制,覆盖全县507个行政村。
——跨村联建,突破“小散弱”资源瓶颈 南庄村联合5个村发展油蟠桃1200亩,注册“桃柳蹊”品牌;辛庄村带动8村联建,“四统一分”模式发展特色胡萝卜种植。
——科技赋能产业发展 东王庄村黄瓜大棚安装环境传感器,自动调控温湿度,产量提升近一倍。
——三产融合,打造农业文旅新业态 五户村整治环境利用废旧农房改造“树屋咖啡馆”“故事酒馆”,激活乡村文旅活力。
在故城县,每一粒种子都蕴藏改变乡村命运的力量,每一次探索都在为乡村振兴梦想注入新的希望。(燕赵农村报编辑部)
河北日报报业集团乡村云融媒平台编辑 彭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