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从心底流露的乡愁
没有人不爱你的善良
一份份免费的午餐
没有人不感恩你的奉献
你真诚的敬老情引领无数人
在夕阳更红的路上携手奔向未来
当耄耋老人脸上堆笑的时候
是你爱洒田野满怀深情
你就是你
你又不是你
你是一个、两个……
无数个让农村老人“吃上免费午餐”的群体
…………
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农村“留守老人”更应该受到关注。有很多人无私地奉献爱心,让村里的老人可以吃上一口热乎饭、一顿快乐餐,让他们的晚年增了笑颜,孤独中添了陪伴。本文无法一一记录你们的事迹,今从敬老爱老万花丛中采撷几朵,向你、向你们表达由衷的敬意!
爱心午餐暖民心
时间:2025年6月30日
坐标:邯郸市涉县鹿头乡杨家庄
上午11时许,张银娥等12位八旬老人陆续来到设在村委会办公室的爱心敬老餐厅。
“各位大爷、大娘,面条马上煮好了,一会儿给你们往碗里舀。”帮厨的热心村民王海刚招呼道。
说话间,冒着热气的打卤面端上餐桌。老人分坐在两张餐桌前,一边低声拉家常,一边细嚼着面条。“这面条煮得软乎,咸淡正好。”王学廷老人说。
老人在杨家庄村爱心敬老餐厅快乐享受免费午餐。
据王海刚介绍,这是该村80岁以上老人吃的第35顿免费午餐,各项费用由一位在外打拼的爱心村民捐助。“他是本村人,现在外地创业。你们来村采访前,我征求他的意见,他说这点小事是应该做的,不想宣传报道,也不愿意透露个人姓名。”王海刚对记者说。
实际上,对于地处太行山区的杨家庄80岁以上老人来说,免费午餐意义非同寻常。张银娥老太太今年90岁,自打免费午餐项目运行以来,一直按时来吃,从未间断。她说:“老伴走后,一个人过日子,吃饭品不出个味儿。还是这里好,老哥老妹一起吃饭,扯扯东说说西,吃啥都觉得有味儿。”
“4月份,这个在外打拼的村民说了办免费午餐的打算,想占村里几间房。我立马同意了,并且全力支持,承诺村里承担餐厅的水电费。”杨家庄党支部书记王荣庆说,经村“两委”研究后,又把村里的电冰箱、蒸烤箱搬过去,让餐厅使用。
免费午餐服务老年人,不是说一句话那么简单,它是连续不断的“持久战”,提供资金支持仅仅是一个方面。该热心村民委托好友王海刚管理餐厅日常事务。接着,他们一起置办了炉灶,买了米面油,雇了一位会做饭的村民当厨师。5月26日,免费午餐顺利开张了。
此后,王海刚的社交媒体账号上“一日一报”免费午餐实况,5月27日是第二次,5月28日是第三次……“俺村80岁以上的老人有20多个,因为天气热,被孩子接走十来个,等天气转凉了,吃饭的老人就多了。不管怎样,他(指捐款办餐厅的村民)说了,只要有一个老人吃饭,免费午餐就不能停。” 王海刚说。
互帮互助热情高
时间:2025年7月1日
坐标:石家庄市井陉矿区凤山镇张家井村
一样的敬老免费午餐,团圆的氛围能吃出不一样的味道。当日上午,井陉矿区老年艺术团14位草根明星来到张家井村敬老互助餐厅,载歌载舞,吹拉弹唱,给就餐的120多位73岁以上老人送来精彩的文艺表演。
餐厅主管曾端生说:“餐厅11点开饭,多数老人9点半就来了。区里的文艺工作者、医务人员等趁机给老人义诊、办讲座、演节目,就餐的老人增添了一份精气神。”
87岁的老太太刘密娥腿脚沉,不愿意出门。在女儿反复劝说下,到餐厅吃了一次“团圆饭”,与老人们一起做拍手操,看文艺节目,从此一天不落地来餐厅就餐。她说:“这儿热闹,比家里开心。”
互助餐厅由张家井村一位民营企业家联合8位村民创办。曾端生说:“这位企业家是敬老项目的发起人。筹办期间,他投资20多万元,装修了村委会旧办公室,置办厨具、购买桌椅,给老人买了专用餐盒。免费午餐运行过程中,还持续补充食材采购资金。我们8个人属于爱心合伙人,负责餐厅日常运行,没有报酬,都是义工。”为啥叫互助餐厅?所谓互助,表明不是9个组织者单打独斗,餐厅是全村73岁以上老人共享,广大村民应积极参与、人人献爱心,既能触发敬老爱老的情感共鸣,又能促进爱心传递,保障敬老餐厅持续发展。
6月14日,互助餐厅开张运行。在村居住的73岁以上老人和残障人士(不限年龄)免费就餐,5位有厨技、会做饭的村民当厨师,数十位帮工在厨房内外忙碌,他们甘当义工,不要报酬。颗颗爱心凝聚的力量感动每一位老人,老人闲不住,竭尽所能找活干,敬老餐厅充满互帮互助和谐养老的浓厚氛围。
为了保障互助敬老餐厅有序运行,该村党支部原副书记李树娥将两个生产小组的老人分成一组,共有5个组,每个组每周值日一天,让老人干一些简单的体力劳动,既锻炼身体,又增强大家庭意识。这样一来,会做饭的老人到厨房煮饭、烧汤,有力气的拿着拖把打扫卫生,手脚灵活的择菜洗菜。“谁都不把自己当外人,该干啥干啥,能干啥干啥,说说笑笑,互帮互助,互敬互爱,高兴得很。”李树娥说。
敬老互助餐厅点燃张家井在外创业者和各地爱心人士的热情。在餐厅,记者看到墙上张贴着“爱心榜”,上面写满捐款捐物者的姓名及物品明细:“张秋元捐款1000元,蔡天保捐款500元,高彩平捐助大米、油、小米,张四清捐款100元,张老虎捐助玉米面52斤,张二臭捐助花生油5桶,曾现良捐助面粉500斤,案板1块……”
互助午餐不收费,主食花样并不少。面条、饸饹、大饼、煎饼、大锅菜、大米饭……“吃多少,取多少,不限量,义工随时加餐;十天半月包一次水饺,给老人换换口味。”曾端生说。
确保一个都不少
时间:2025年7月2日
坐标:邯郸市广平县南阳堡镇后南阳堡村
窗明几净,地板如新。室内面积400平方米,大圆桌13张、小桌10张,180把座椅,能同时容纳近200人用餐,桌面铺着台布,台布上放着餐巾纸,这是后南阳堡敬老食堂的就餐环境。“俺村敬老食堂的环境赶上了星级饭店标准。”回村居住的退休教师刘云清说。
后南阳堡村敬老食堂开办于2024年11月23日,旨在摆脱“老人吃饭凑合、子女照护困难”的困境,每天让70岁以上的老年人免费吃一顿午餐,减轻家庭负担,守护老人身心健康。全国人大代表、后南阳堡党支部书记王建广说,让老年人吃上免费午餐,满足老人的生活需求、精神需求,是村“两委”班子的工作目标。
近7年来,后南阳堡村坚持党建引领,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培育建设了儿童游乐场、城市农夫耕种园、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等9个村集体产业项目,2024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786万元。此前,该村开办了80岁以上老人免费入住的养老院,这次又由村集体出资,为70岁以上的老年人开办敬老食堂,都是为了让老年人享受幸福的晚年生活。
村民刘尚付今年71岁,每天上午骑三轮车拉着老伴到食堂就餐。他对记者说:“食堂有菜谱,一个星期不重样,比自己家里吃得还滋润。”
冬天有暖气,夏天有空调,食堂成了快乐的“老年之家”。“11点钟开饭,多数老人9点多钟就去了,拉拉家常,说说村里村外的大事小情,心里敞亮多了。”刘尚付说。
说话和气、态度热情是老年人对敬老食堂的共识。刘云清说,不管是食堂管理人员,还是志愿者,对待老人和蔼可亲,从来没有发过脾气,饭前饭后随时征求意见,“老人有啥要求,食堂想办法解决,比自己的孩子还贴心。”
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敬老食堂有一项特殊规定:准许亲属来食堂取饭,拿回家让老人吃。食堂管理员刘文增说,现有符合就餐条件的老人190人,其中五六十人行动不便,本人不能来食堂就餐,食堂专门为这些老年人“开窗口”,让其亲属前来取餐,确保一个都不少。(乡村云融媒平台记者 李月锋)
河北日报报业集团乡村云融媒平台编辑 韩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