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课程思政是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的重要举措。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数字化已成为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积极推进数智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对于提高课程思政育人实效,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构建课程思政数智平台。根据思政课教学和科研需要,构建协同育人课程思政数智平台,打破校际壁垒,推动高校间的资源共享,实现育人主体的联通与协同。高校内部要充分利用数智平台,在发挥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作用的同时,挖掘其他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促进各类课程和思政课相互配合,推动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和辅导员专业教师以及学校各部门人员各司其职、协同育人。要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实时、动态的采集与分析,精准研判育人成效,提升课程思政育人针对性和有效性。利用数智技术动态、全面、高效获取学生学习习惯、认知水平、兴趣点等多方面的数据,形成个性化的数据画像,揭示学生学习规律,为优化教学方案、改进教师服务、提升授课水平和课程思政效果提供科学依据,确保育人成效。
推进课程思政数据资源库建设。依托大数据技术整合多元的数字化思政素材,包括文献、图片、音视频资料等,形成动态更新的数据资源库。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对数据资源进行标签化分类,实现其与专业课程的智能匹配。要加强对教师数智技术的培训,鼓励支持其充分利用数据资源库创新课堂育人场域,依托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前沿技术打造沉浸式教学场景,将抽象晦涩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可感知的具象体验,更好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思政教育更具感染力和吸引力。此外,要建立动态反馈机制,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轨迹、互动频率、观点倾向等数据,动态评估教育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创新课程思政模式。
筑牢安全防线与伦理底线。运用数智技术一定要合法合规,在数据采集、存储、传输和使用过程中确保安全、尊重隐私。要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强化层级管理和风险监控。制定数据安全标准,严格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实时监控数据在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潜在风险,并建立数据风险防范应急处置机制。要加强区块链技术在数据安全防护中的应用,有效保障信息数据的安全性与科学性。要进一步优化算法设计,注重算法的公平性和透明性,提升技术人员与高校教师的育人使命感,增强他们对算法应用风险的防范意识和能力,助力学生全面发展与人格塑造。(张枫 李牧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