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网络水军手段升级,活动更隐蔽。为躲避网络平台监管,网络水军机构使用某些特定暗语,在社交平台上大量招募水军、发布刷单接单的帖子,并与网络刷手用暗语联络。刷手们根据中介提供的图片和文案,伪装成“已购用户”发布具有诱导性的虚假好评。除了伪造客户刷单,为出现负面评价的品牌“洗白”,是他们获利的重点。(据央视新闻客户端7月7日报道)
评价是消费者选择商品或服务的重要参考依据。一些商家采用各种不正当手段实现“零差评”,网络水军借助技术手段不断翻新骗术,甚至形成立体化舆情操控,都让“零差评”变得不再真实。这不仅严重误导消费者,更侵蚀了市场经济赖以生存的信用基石。
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经营者不得通过组织虚假交易、虚假评价等方式,帮助其他经营者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治理“零差评”,相关平台方不能止步于关键词过滤,而要建立更智能的内容识别系统和审核机制,不断加强信息源头核验和大数据分析。监管部门应加强监管,斩断灰产平台的技术链和资金链,并畅通投诉举报途径。消费者要保持清醒和理性,对“零差评”多一分警惕,发现问题及时举报。如此,才能营造公平、公正、诚信的消费环境,让“零差评”走出信任危机,让好商品畅行无阻。(王志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