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报客户端讯(记者刘英)“我们家每天用IPTV(网络电视)看电视,但现在网络卡顿得不行,这个问题你们怎么解决?”7月8日,记者走进中国电信廊坊分公司云网运营部时,电脑屏幕上,一位情绪激动的“客户”正挥舞着手臂说。这位由代码生成的数字人语音急促、眉头紧锁,逼真得让人忘记了它的虚拟身份。
24岁的工程师闫玉龙紧盯屏幕,轻敲键盘,场景瞬间切换成分析界面:对话情绪波动曲线、关键词命中统计、解决方案匹配度等出现在屏幕上。“这是我们研发的AI数字人销售教练,可以训练营业员如何妥善处理客户的高难度问题。”他边说边调出系统后台,深度学习模型正实时解析着每句对话的潜在意图。
闫玉龙(图右)正与同事通过云网自智平台进行通讯故障监测。河北日报记者 刘英摄
2024年7月,当廊坊分公司发布“AI+揭榜挂帅”研发项目时,刚工作一年的闫玉龙主动请缨担任“基于大模型的AI数字人销售教练”项目负责人。传统培训对培训人员覆盖面有限、效果参差不齐的痛点,被他用技术革新有效破解。
“教AI理解人心比写代码难十倍。”闫玉龙说。为让虚拟客户展现真实情感,闫玉龙和团队成员采集了2000多条客服录音,标注出愤怒、无奈、困惑等7种情绪类型,同时还定期收集一线人员的使用效果和反馈。现在,这套系统不仅能模拟各类客户,还能精准分析销售人员表现,提供个性化改进方案。
2023年盛夏,闫玉龙从河北农业大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毕业后,入职中国电信廊坊分公司。当年冬天,他被选拔至中国电信河北分公司参与云网自智项目参与技术攻坚。在研发基地,他第一次接触到“数字员工”的系统雏形,这是一套能通过AI实现故障自愈、隐患预警的云网智能体。
“就像教新生儿认知世界。”他如此描述训练过程。他和伙伴们一起给系统“喂食”百万级历史故障案例数据,建立网络流量异常模式库,甚至让AI学习老师傅们排除故障的经验。随着云网自智项目的不断升级,闫玉龙的技术也日益精进。
闫玉龙(右)和同事一起在机房进行大模型本地部署调测。河北日报记者 刘英摄
回到廊坊分公司后,他加入了创新工作室,参与开发公司内部数字化转型项目。
“设备端口出现故障,需要及时处理。”闫玉龙打开手机,“故障处理机器人”正在呼叫某线路维修员。这是他和同伴们一起为公司研发的“数字员工”,可实时监控公司的通信设备,对用户的问题、故障及时发现、及时响应,实现“秒解决”。
去年7月,闫玉龙和几个小伙伴代表廊坊市参加了河北省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在人工智能训练师项目中获得优异成绩。回到单位后,他把奖牌锁进抽屉又扑到电脑前,在AI的开发和应用领域继续深耕。
电脑屏幕上,虚拟客户从抱怨网络延迟突然转问:“你们套餐会不会明天就涨价?”——这是闫玉龙团队针对老年人消费顾虑最新设计的专项训练。
“通信工程师的价值是让人与技术的连接更有温度。”闫玉龙一边调试智能体流程参数,一边告诉记者,他们团队正与其他部门携手,持续研发适用于不同场景的业务流程,让AI大模型真正成为支撑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