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来石家庄市藁城区梅花惨案纪念馆参观的人更多了。6月30日,站在纪念馆的前广场,馆长白丽向参观者讲解那段沉痛的历史。
“大家往西看,那是日军残害我63名同胞的碱水坑。我们现在所站的位置,惨案发生时是块空闲地,就在这儿,日军杀害了200名青壮年……”
1937年10月12日,日军在梅花镇梅花村东染坊排泄废靛水的碱水坑旁,残忍杀害了63名无辜村民。梅花惨案纪念馆供图
梅花惨案,刻骨铭心。
从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三省,到占领热河并入侵华北,再到迫使国民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塘沽停战协定》《秦土协定》《何梅协定》,日军控制攫取了河北省和察哈尔省的大部分主权。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哪里有侵略,哪里就有反抗。卢沟桥事变第二天,中共中央发出号召:“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当年9月,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成立。
中共中央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后改称第十八集团军),下辖第115师、第120师、第129师,从陕甘宁边区开赴华北抗日前线。
国民党政府向华北调派军队,决定进入战时体制。
然而,由于国民党政府仍抱有局部妥协的幻想,采取消极抗日政策,导致在日军的大举进攻下,北平、天津先后失守。
日军占领平津后,沿平绥、平汉、津浦三条铁路疯狂进攻。沿平汉线大举南侵的日军,1937年9月24日占领保定,10月8日占领正定,10月10日占领石门(今石家庄)。
梅花镇,自古以来就是商业重镇。当时,镇内有粮行、作坊、银号和当铺等270多家,集贸以经销棉花、布匹、百货、粮食等为主,北达京津,南至齐鲁,贸易往来极为兴盛。
掩护国民党大部队南撤的第691团团长吕正操(193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响应中共中央号召,举起抗日大旗,阻击日军南侵。1937年10月11日晚,在梅花镇与板垣征四郎指挥的日军先遣部队激战彻夜,毙伤敌800余名。
由于日军大批援兵陆续赶到,吕正操命令三营打接应,掩护一营和乡亲们撤退,但部分人家没有及时离开。
遭受重创的日军,迁怒于梅花镇村民。这个有着美好名字和动人传说的冀中村镇,在1937年10月12日这一天,遭遇了空前劫难。
当日拂晓,5000多名日军蜂拥冲进镇内,见人就抓就杀,见房屋就烧,见东西就抢。整整四天三夜,日军在梅花镇杀害无辜村民1547人,600多间民房、店铺被烧毁,粮食财物被抢劫一空。
昔日繁华富庶的古镇变成了废墟。梅花惨案纪念馆内的照片,记录下当年的惨烈场景。
而这一惨案,只是日军在河北犯下滔天罪行中的一个。
1937年9月4日,日军入侵大城,从在子牙河北村制造惨案开始,到9月22日烧杀赵固献村,19天时间屠杀无辜群众773人;10月24日,日军攻破成安城,接连两次野蛮屠杀无辜群众5300余人……
从1933年日军入侵河北,到1945年日本投降,在近13年的时间里,日军对河北人民,尤其是敌后根据地军民进行频繁、残酷的“扫荡”“清剿”,制造死伤30人以上的惨案300多起。
在长城沿线,日军大肆推行“集家并村”,制造了长城线上千里“无人区”。侵略者还抓捕劳工送往东北或日本从事繁重的劳动,致使许多人惨死异乡。
桩桩件件,成为中华民族近代史上饱含血泪的一页,是侵华日军暴行的铁证。
白丽介绍,惨案发生后,梅花镇幸存的青年纷纷加入八路军。他们怀着血海深仇,在抗日战场上英勇杀敌,不少人献出了宝贵生命。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如今,梅花惨案纪念馆正向社会公开征集与梅花惨案相关的历史史料、实物证据及影音资料,就是要激励后人铭记历史、勿忘国耻。(河北日报记者 王敬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