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融媒思政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法治


西厂村新变

短短几年的时间,从一个负债10余万元的集体经济薄弱村,发展成为年经营性收入超20万元的集体经济强村。在乡村全面振兴的路上,唐山市玉田县西厂村进行了哪些探索?近日,笔者来到西厂村,探寻答案。

6月25日,从唐山市区出发,乘车一路向西,一个多小时后便来到西厂村。

在西厂村金灿灿的麦田里,联合收割机轰鸣着往来穿梭,不到一刻钟,黄澄澄的麦粒便堆满了货车车斗。

“今年又丰收了,冬小麦亩产1300余斤,较去年亩均增产超500斤,收购价还涨了0.1元,村民们的‘粮袋子’又鼓了!”见到笔者,西厂村党支部书记王成武高兴地说。

装满“粮袋子”,对西厂村来说并不容易。村里人均耕地不到2亩,各户耕地面积小且分散。这些年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经商、务工,不少农田一度出现撂荒现象。

2018年,西厂村成立经济合作社,鼓励村民将闲置土地以入股形式流转给合作社,并承诺入社土地每亩年收益不少于600元。

“巴掌田”变成了连片田,使得机械作业更加方便,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通过规模化高效种植,村里的耕地一茬变两茬,产量也高了,村民分红从850元增长到1100元。”王成武说,一些村民自己耕种的100多亩土地,今年也都纳入合作社。如今,全村1480亩土地全部完成流转。

村民的腰包鼓了,村集体的账本上也有了“余钱”。通过整合田间机耕路、科学精准核对土地范围,合作社增加了近160亩耕地。“仅此一项,村集体年增收超20万元。”王成武说。

通过土地流转,合作社盘活了村里的耕地,一些在外务工的青壮年劳动力也看到了通过务农致富的希望。看着家里的7亩地年年增收,80后村民王成全毅然回村,合作社从土地耕种、浇水施肥,再到收割入库,都由他负责。

“不仅会种田,还要‘慧种田’。今年9月,我们智慧农业千亩示范项目即可完工。到时候,有了行走式灌溉机器人,种植效率又能提升一大截。”王成全信心满满地说。

走进西厂村,只见村内绿树葱茏、村居错落有致、村道宽阔整洁。

刚送完孙女上学的村民林久文一回到家里,就拿起扫帚清扫自家小院。“下个月,村里要评选‘模范之家’,首先看的就是庭院清洁卫生。我得好好拾掇一下,争取把荣誉牌子‘抱’回家。”70岁的林久文说。

以庭院“小美”扮靓乡村“大美”。王成武说,从今年7月开始,西厂村每个月评选出两至三户“模范之家”,张贴标牌,给予资金奖励,引导村民做好自家庭院和门前卫生,注重家风建设。

林久文现在是庭院美化的积极分子,不过,村里刚开始启动人居环境整治的时候,林久文有些不解:“农村就是农村,哪个村里没点儿垃圾?哪家墙外不放点杂物?定点投放垃圾、整理房前屋后,不费事吗?”

如何让广大村民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整治?西厂村坚持“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集中对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环境卫生等开展整治行动,打造整洁有序、文明舒适的生活环境,塑造和美乡村新风貌。

扩宽道路320米、新增太阳能路灯108盏、硬化路面18条、铺设排水管道近2000米……这两年,村里旧貌换新颜,大环境好了,村民各家整治环境卫生的意识逐渐形成。

“两委班子下了大力气,咱自己也得使劲儿。村里环境好,住着真舒坦!”林久文说。

对于村民王娇来说,今年村里最大的变化就是自家门前占地近5亩的臭水坑成了景观湖。

“以前,这里面满是垃圾和淤泥,又脏又臭,夏天根本不敢开窗。”王娇说,“现在好了,村里进行清淤疏浚、生态修复,水清了,心情都好了。听说下一步这里还要建鱼塘,围湖种植绿植,到时候家门口就更美了。”

村容村貌好,村民生活质量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老年人就餐需求,村里建设了养老食堂,65岁以上的老人享受半价优惠,出行困难的老人还能享受送餐上门服务。“如今,村里生活一点不比城里差!”77岁的村民王洪伟说。(师源、安洋、王娟)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