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这句宣传语,被越来越多年轻人在网上传播和追捧。从国内景区到海外街头,从毕业典礼到大型活动现场,年轻人借助短视频,让这句话从宣传口号升华为极具传播力的文化符号。
年轻人的自发传播,也为这张鲜活生动的河北文旅名片注入青春气息。
一方面,青年创作者以他们最熟悉的方式,将这句口号融入日常分享与生活场景,不仅增加了其对家乡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更营造出了一种人人向往的情绪价值。
另一方面,年轻人还通过短视频、图文攻略、直播打卡等多种形式,对河北的风景、美食、文化进行个性化解读和再创作。这种行为天然具有亲切感和可信度,能够焕发出更贴近时代脉搏、更易引发同龄人共鸣的青春气息,助力河北文旅形象向着年轻化与时尚化转变。
实际上,年轻人对文旅的贡献,已不止于传播口号,更展现出积极参与的带动能力。
比如,淄博旅游的爆火,正是无数年轻人自发分享烧烤体验、热情参与线下打卡,将这座城市推上顶流,带动了当地餐饮、住宿、交通等行业的发展。漫步正定古城,身着汉服的年轻身影流动于大街小巷,为这座古城注入了活力。年轻人用行动投票、用热情买单,已经成为推动地方文旅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当流量奔涌而至,如何将其沉淀为可持续发展的“留量”,才是真正的考验。
创新是文旅产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对河北而言,要结合年轻人的兴趣特点和心理需求,打造更多沉浸式、体验式的文旅消费新场景,推动形成休闲度假新玩法、新亮点。比如,正定荣国府推出“一梦入红楼”沉浸式夜游,19个特色主题场景、8大主题演艺,让这里处处皆故事、步步是风景。邯郸道历史文化街区将“邯郸学步”的学步桥、“胡服骑射”的武灵丛台等成语景点串珠成链,让游客逛一条街就能实地感受邯郸的成语文化。这些新场景、新玩法为年轻游客带来了全新的文化体验,成为文旅消费的新亮点。
把流量转变为“留量”,更离不开贴心的服务。今年“五一”假期,我省各地推出暖心“宠粉”服务赢得年轻人的赞誉。在邢台,外地游客刚下高速,就收到文旅爱心补给站赠送的酸枣汁和“一街一河五湖十六泉”导览手册;在唐山,唐山宴增设“暖心驿站”,为游客免费供应解暑绿豆汤与枸杞菊花茶等饮品,志愿者们以传统礼仪相迎四方游客……从细微处完善便民设施,在服务中体现人文关怀,如此,才能让更多游客乘兴而来、尽兴而归。
古老而充满希望的河北,在年轻一代的讲述与体验中,展现出勃勃生机和独特魅力。当网络上的热切呼唤化为现实中的愉悦旅程,青年力量为河北文旅“上大分”的精彩篇章,才刚刚开始。(贾东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