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总工会近日印发通知提出,紧扣新型工业化发展需求,依托企业车间、班组等一线场所建设工匠培训站(所),打造职工身边的“工匠学院”,发挥工匠培育前沿阵地作用,解决生产难题、提升职工技能,大力培养高素质工匠人才。(据《工人日报》7月1日报道)
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山东省打造职工身边的“工匠学院”,是立足现实破解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错位的务实之举,更是着眼长远为产业发展夯实人才根基的战略布局。
对产业工人来说,“工匠学院”为他们成长成才开通了快车道。这种边干边学的模式,把车间当课堂、工位作讲台,打破时空限制,解决了长期存在的技能培训资源不均、工学矛盾突出等问题。企业根据岗位需求和职工现有技术水平,量身定制培训课程,使一线工人在生产线上就能向齐鲁大工匠、全国技术能手沉浸式学习新技术、新方法,熟练掌握各种技能,让技能提升触手可及,也有助于激发他们的钻研热情。
就企业而言,建设“工匠学院”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当下市场竞争激烈,高素质技能人才成为企业制胜关键。“工匠学院”以生产实际需求、产业未来发展为导向精准育才,使人才培养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此外,良好的人才培养氛围不仅能留住现有人才,还能吸引更多外来人才,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形成人才汇聚、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从产业发展视角看,技能人才是驱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也是推进产业升级和培育未来产业的重要力量。“工匠学院”紧跟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节奏,将培养出顺应新产业和新领域实际需要、适应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的新型工人,使之成为支撑、推动新兴产业技术攻关、传统产业数智转型的中坚力量,加速产业结构优化,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职业技能培训是促进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的重要举措。期待“工匠学院”在生产一线持续深耕细作,培育出更多技艺精湛、追求卓越的大国工匠、能工巧匠,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增添助力。(王恩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