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融媒思政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法治


庭院变车间 蜡杆成“金杆”

6月30日,廊坊市安次区调河头镇南马庄村村民李帮国正在加工蜡杆。河北日报记者 刘 杰摄

6月30日,廊坊市安次区调河头镇南马庄村东,一排排青蜡树迎风摇曳、长势良好。“把这些‘宝贝疙瘩’管护好,家里就多了一份增收的保障。”56岁的村民李信手握镰刀,正为青蜡树修剪枝杈,汗水湿透了衣襟。

前些年,李信栽种了10多亩青蜡树。如今,他靠加工和销售蜡杆每年可挣1万多元。

青蜡树纤维细密柔韧,可加工成蜡杆,进而做成农具把手、红缨枪、武术棍等。南马庄村加工蜡杆有5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中国蜡杆工艺第一村”“中国蜡杆产业第一村”。

“我们村家家都种青蜡树,有的还把自家的庭院发展成蜡杆加工车间。”谈起这些年的变化,南马庄村党支部副书记侯廷辉的脸上挂满笑容。

庭院变车间,蜡杆成“金杆”。每年秋季到次年初夏,是加工蜡杆的旺季,村里到处“热气腾腾”,一个个农家院里,堆满长短不一的蜡杆。这些蜡杆经过蒸煮、去皮、调直等工序,最终被加工成色泽均匀、笔直的成品蜡杆。

推开村民裴永东家的院门,工人们正将加工好的100根武术棍装上货车,准备发往吉林长春。从20多岁就跟着父亲加工蜡杆,生意慢慢有了起色,裴永东就在自家院里建了一个蜡杆加工车间。

“全年能加工蜡杆25万根,每年纯收入三四十万元。”裴永东告诉记者,靠着这个庭院里的蜡杆加工车间,七年前一家人就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子。

鼓起腰包的,不光是裴永东。现在,从种植、生产到加工、销售,一条完整的蜡杆特色产业链在这个小村庄里悄然形成。

成为闻名遐迩的“蜡杆村”之后,南马庄村又把目光投向直播销售。侯廷辉说,把电子商务与蜡杆产业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大幅提升“庭院经济”的效益。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这款红缨枪,枪杆韧性强、弹性大、手感好……”在院子的一角,64岁的村民李帮国正在直播带货。

李帮国尝试在网上拓宽销路,现在粉丝有1.6万,每天能卖出十多单蜡杆产品。

为培养电商直播人才,助力蜡杆产业发展,如今南马庄村正在筹划建设一个集培训、直播、销售等功能于一体的蜡杆电商中心。

在南马庄村的辐射带动下,青蜡树种植、蜡杆加工产业在调河头镇以及周边地区快速发展。目前,调河头镇青蜡树种植面积有8000余亩,年产蜡杆超300万根,带动上万人就业,年产值3000多万元,已发展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蜡杆生产加工基地。(河北日报记者 刘 杰